百余名肾移植患者齐聚传递“肾情”:“回到了正常生活,感谢新生”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02 12:49:00
“我现在回到了正常的生活,感谢你们!”8月1日下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新大楼8楼大厅“肾情传递·健康接力”2025年肾友会活动现场,来自全省的百余位肾移植患者与家属齐聚一堂,与医生面对面沟通康复经验,参与健康讲座,见证患者之间彼此的支持和鼓励。现场,一位肾移植患者代表将一幅亲笔书写的书法作品赠送给江苏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医护团队,这一幅题词中浓缩定格,成为全场最动人的存在。
“重启人生”的每一位肾友,都是顽强生命的见证者
作为患者代表向医院捐赠书法作品的李先生(化姓)今年六十岁出头,是一位二次移植患者。“2004年查出慢性肾炎,到了2012年肾衰竭需要透析,2013年做了第一次移植。但之后没多久就发生了感染,不得不再次开始透析,病痛让我苦不堪言,是省人医泌尿外科的医护人员拯救了我。”2015年,李先生在省人医接受了第二次移植。十年来,各项指标都基本稳定。“现在基本上和正常人一样。还能旅行、唱歌,甚至去过了几千米的高原,真正感到了新生,感谢医院,更感谢捐赠者!”
43岁的王先生(化姓)则是一位亲体移植的患者,他因肾炎过了三年透析的生活,胳膊上的伤疤记录着他那段日子的辛苦和绝望,就在即将坚持不下去的时候,2018年他接受了来自哥哥的一颗肾。现在的他已经投入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忘记自己曾经做过肾移植手术,像正常人一样。”谈及哥哥,他内心充满感激,“哥哥的身体状态也很好,感谢省人医的医生,提高了我的生活质量。”
活动中,医护人员为多位术后长期存活的患者颁发了一份特别的表彰。手术后存活10年、20年的肾友代表们依次上台领奖,成为广大病友树立信心、战胜病魔的榜样。每一张证书,背后也都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医患共同努力的印证。
两千余例移植手术,最长的术后存活患者接近30年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院长刘云在致辞中指出,该院泌尿外科自1978年完成江苏省首例肾移植手术以来,医学技术不断成熟、硬件条件也在持续改善。凭借卓越的医疗实力和专业水平,被认定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在多个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每一位肾友的坚韧与乐观,都是我们持续前行的力量源泉。”刘云表示,面对患者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医院将一如既往强化技术创新,优化就诊流程,提升人文服务质量。以“肾友会”为契机,搭建起医患沟通的桥梁,让康复路上不再孤单。
“医学的价值不止于治疗,更在于陪伴。”泌尿外科主任李杰介绍,肾移植是该院泌尿外科的传统优势专业。1978年在省内首批开展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并成功实施省内首例亲属供肾移植后,多年来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2001年独立开展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2011年完成省内首例DCD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截至目前,累计实施各类移植手术2000余例,最长的术后存活患者已接近30年。“泌尿外科近年来持续推进肾移植技术的微创化、人性化管理,从术前评估、手术方案设计到术后随访、营养和心理干预,构建起一套完整的闭环式服务体系。我们将以‘肾友会’作为医患沟通与健康促进的重要平台,推动科室医疗服务向更精准、更温暖的方向迈进。”李杰说。
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于康复和维持至关重要。在开幕式之后,泌尿科室的医生和护士为患者们开展健康科普讲座,分别就“肾移植手术的小型化与微创化”“BK病毒识别与防治”“术后腹泻管理”“生活方式重建”等话题展开科普宣讲。患者们踊跃提问,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除了答疑解惑,医护人员还贴心地为肾友们提供个性化用药建议、生活习惯调整方案,帮助患者掌握一系列实用的自我管理技巧和方法,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健康状况,真正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
通讯员 徐静 何雨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