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级精细操作,取口腔黏膜给输尿管“打补丁”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09 17:12:00
近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泌尿外科联合口腔科、麻醉手术中心,创新应用口腔颊黏膜补片技术,成功实施了院内首例输尿管狭窄修补手术,帮助一位复杂左侧输尿管狭窄患者治疗困扰他半年之久的腰痛和肾积水。
32岁的张先生(化姓)半年前因左侧输尿管结石接受手术,术中发现输尿管存在狭窄问题。尽管后续尝试了输尿管狭窄内镜下切口手术等多种方式,但治疗均不理想。持续的输尿管狭窄导致张先生左肾出现严重积水,若不及时干预,将面临肾功能永久性损伤甚至肾衰竭风险。多方打听后,张先生慕名找到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泌尿外科主任葛京平教授。
经CT和MRI详细检查,医生明确张先生左侧输尿管上段存在约2厘米长的狭窄段伴管壁增厚,并已引发重度左肾积水,情况危急。
面对这一复杂病例,葛京平主任迅速牵头,组织泌尿外科、口腔科及麻醉手术中心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决定利用张先生自身的口腔黏膜组织作为“补片”,移植修补狭窄缺损的输尿管段。输尿管狭窄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可导致腰痛、肾胀甚至慢性肾衰。对于中上段且狭窄段较长的复杂病例,如张先生所遇情况,自体组织移植修复是重要解决方案。
为何选用口腔黏膜来修补输尿管?实际上,口腔黏膜组织在解剖结构和生理特性上与输尿管组织具有一定相似性,且具备良好的离体再生能力,能较好促进输尿管修复重建,恢复尿液正常流动。
为方便口腔黏膜的获取,麻醉手术中心段加方主任组织术前讨论,决定采用全身麻醉经鼻气管插管的方案,个性化调整麻醉诱导和维持药物,确保张先生在“睡得香”的同时,实时运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为精细手术操作提供坚实的生理基础。
手术开始前,巡回护士董文娟根据张先生的体型、手术体位需求,完成了一套60℃侧卧位的躺放方案。护士还仔细调整手术床角度,在患者肩下、躯干处放置特制软垫,避免长时间压迫导致神经损伤,甚至连输液管路的走向都反复优化,确保不影响手术操作。看似简单的体位摆放,实则是手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随后,泌尿外科葛京平主任在手术中精准分离粘连组织,小心翼翼切除张先生狭窄段输尿管。口腔科刘秉尧主任同步开始了关键的颊黏膜取材工作,“要取约3厘米×1厘米的黏膜组织,既要保证足够大小,又不能损伤深层肌肉。”刘秉尧主任每一刀都精确控制深度,娴熟避开粘膜下血管,尽可能减少术后瘢痕和肿胀。整个取粘膜及缝合过程仅用时15分钟。
泌尿外科葛京平主任团队接过这片“补丁”,将修剪好的口腔颊黏膜移植到输尿管缺损部位进行成形。至为关键的吻合环节,考验的是毫米级的精细操作。葛京平主任团队以极高的精度进行缝合,确保移植黏膜与输尿管形状匹配。当最后一针缝合完成,造影显示张先生的尿液引流顺畅无阻,手术室内的医护人员都长舒了一口气。
术后复查CT显示,张先生左侧肾脏及输尿管已大致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未见明显积水,困扰他多时的腰疼和肾积水烦恼得以解除。
通讯员 刘子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