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蛋膜上“移花接木”,番茄内缝合!这场延续十年的医院外科界“武林大会”对决再升级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8-27 15:03:00

2025年8月26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第十届外科青年医师技能大赛如期开赛,来自大外科各科室的28名青年医师齐聚本部新大楼,在这场被誉为医院外科界“武林大会”的赛事中亮绝活、拼手速、比心态,展现新时代外科医生的硬核实力。

为鸭蛋先生做“角膜移植”,“天花板难度”初赛比拼真功夫

“切开、打结、缝合、止血”被称之为临床外科手术四大基本操作,高质量的外科方结能够确保缝合的精确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和不适感,而快速的打结能够缩短手术的时间,提升手术效率,减少手术风险。因此,初赛考核第1项就要求选手1分钟内完成尽量多的高质量外科方结。

第2项则为模拟角膜移植手术,要求选手参考供体角膜(洋葱皮模拟)的大小,先在鸭蛋先生的角膜(鸭蛋卵壳膜模拟)上剪出匹配大小的洞,再将供体角膜(洋葱皮)移植缝合完成手术,“也就是在指甲盖大小的鸭蛋膜上‘移花接木’”,江苏省人民医院大外科主任、骨科主任殷国勇告诉记者,“鸭蛋膜很容易撕裂,这就要求选手在比赛的情况下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缝合技巧,缝合必须更精准、吻合端必须更规范,反映出外科医生的思维和手眼协调的能力,是对外科精细操作的具体考核。”

首轮比赛结束后,只有10强和第11-18名中决出的两位“复活者”能够进入下轮赛程。据悉,本届新增的“复活赛”环节,初赛第11-18名选手通过外科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技能操作、辅助检查、影像判读等理论抢答争取重返赛场。唯有脑速快手速快、基础扎实的选手,才能抓住最后的晋级机会。

番茄内缝合、猪蹄上清创,换药带教、断肢急救......“四站式”半决赛考验选手“多重身份”

经过第一轮的残酷淘汰,十二强选手分为三组进行半决赛,需要选手们依次完成“外科换药带教”“腔镜切开缝合”“清创缝合”“包扎止血和断肢保存”4站操作、连续闯关才算完成。

为啥“外科换药带教”也被列为闯关中的一站?江苏省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朱宏表示,选手们作为南京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医生,身兼临床医生与医学教师的双重角色,不仅自己技术要好,还要会传道授业。“会做题只是一个好医生,能教、会教、善教才是会‘解惑’的好老师”。

在“腔镜切开缝合”站,记者注意到,选手们需要在腹腔镜系统下对番茄切开、移除和缝合,模拟真实腔镜手术中的精细操作。江苏省人民医院外科党总支书记、普外胃外科副主任杨力介绍,腔镜手术作为微创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覆盖外科绝大部分的手术,“尤其近年来机器人手术的广泛应用,以其微创性、恢复快为特点,使患者获得了更加精细化的治疗,获得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广泛欢迎,因此该题考核外科医生在腔镜手术方面的基本功,应用番茄这样的水果进行模拟,加大了考核的难度。”

“清创缝合”站以外科急诊常见的外伤病人为例,应用猪蹄模拟,考核外科医生清创的能力,而“包扎止血和断肢保存”站则模拟医生随急救车到达斗殴现场,发现患者被人砍下右手,要求选手紧急处理。参与设计考题的外科团总支书记、泌尿外科钱健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这是医学上经常经历的“既要又要”的两难时刻,“它要求选手分清主次,应当先止血保命,再考虑伤者的断肢功能保留,总体而言,四个项目综合考察了青年外科医生的基本功、应急能力以及复杂情况的处理能力,希望通过比赛引导年轻医生苦练基本功,每一位患者都能够获得正确规范的处理。”

决赛真实还原“临床场景”,医生在应急状态下“与死神抢人”

经过四轮紧张的比赛,专家们严格进行计分和评审,最终四位选手进入了外科实景处置决赛环节。据悉,该决赛题引入了高级模拟人作为辅助工具,真实还原“术后止痛药物过量导致呼吸抑制、心跳骤停”的危急场景。不仅使得比赛评分更加标准化、科学化,也可以在高度还原的临床场景中考验选手在危急情况下的危重症处理能力,四强选手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判断病情、精准用药、规范复苏——每一步都是为生命而战。如果选手能在复杂的临床情境下,迅速排查病因,仔细鉴别诊断,应用特效药物,就能逆转病情,平安保住患者的生命,真正做到妙手回春。

经过多轮激烈角逐,大赛最终产生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金手指奖、金卫奖、金创术奖、金腔镜奖、金刀奖、金手速奖各1名。

江苏省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晓东表示,外科医生的基本功是其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坚守十年的赛事为青年医生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争相创新的平台,同时也通过比赛,传递出医院鼓励青年医生勤练技术的初衷,让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坚持精益求精,以高尚医德和精湛技术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通讯员 严希辰 何雨田

图 侯雨萌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