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视频|每日 1 斤白酒!淮安 50 岁女子28年酒瘾,她能跳出 “饮酒——住院” 怪圈吗?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15 13:43:00

“给我一口,就一口!”15日,在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物质依赖科三病区病房里,50岁的李女士(化姓)焦躁地来回踱步,双手不受控制地颤抖,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这是她入院戒酒的第三天,也是身体最煎熬的时刻。而此前,她已多次入院戒酒,均因出院后自己擅自停药且我行我素的饮酒而宣告失败。

反复住院戒酒的李女士(化姓)再次住院

28年饮酒史让她精神备受煎熬

50岁的李女士虽有28年饮酒史,但她起初还能适量饮酒,后逐渐增多。近几年每日必饮,不能自控,每日饮用2次,有时不吃饭也喝酒,每日饮白酒超过一斤。不饮酒就浑身难受,会有手抖、出汗等。

9年前,她出现精神异常,有时表现烦躁,坐立不安,心情不好,言语行为紊乱,多疑,认为周围人故意针对自己,乱骂人,后被家人送至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被诊断“抑郁症,     酒依赖”,经过治疗好转后出院。但出院后的李女士自行停药,仍继续饮酒,时常胡言乱语,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不能正常做事,再次被家人送至该院治疗,被诊断“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经住院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回家。

但是此次出院回家10余天后,李女士又自行停药,而且仍控制不住每日大量饮酒(至少1斤/日),且基本不吃饭,只吃少量素食下酒,甚至半夜起床后也会喝酒,后多次因“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在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

住院、出院、自行停药、每日大量饮酒……近几年来,李女士的生活精神状况出现严重问题。在家发脾气,打骂家人,有时跪在地上磕头,用杯子砸自己,夜间睡眠差,常半夜起来偷偷喝酒。

家人无法管理,不得不将她再次送到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而她的这次病因是“使用酒精引起的精神性障碍”。

反复住院戒酒的李女士(化姓)再次住院

嗜酒是一种需要专业治疗的疾病

50岁的李女士饮酒史却长达28年从最初小酌到后来每日必饮,从几两到超过一斤白酒,酒精逐渐掌控了她的人生。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物质依赖科三病区周井泉主任告诉记者,李女士“不喝酒就浑身难受,手抖、出汗”——这是典型的戒断症状,意味着她的身体已经对酒精产生生理依赖。

在很多人眼中,长期饮酒只是个人嗜好或意志薄弱的表现。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物质依赖科三病区周井泉主任认为,其实嗜酒是一种需要专业治疗的疾病,酒精依赖综合征已成为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个体出现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更严重的是,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李女士9年前开始出现精神异常:多疑、胡言乱语、行为紊乱。这些都是“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典型表现。酒精不仅损害了她的肝脏、肠胃,更重塑了她的大脑和人格。“基本不吃饭,只吃少量素菜下酒”——这是许多严重酒依赖患者的真实写照。酒精提供的空热量取代了正常饮食,导致营养不良。而精神症状的出现,让患者变得易怒、多疑,甚至出现攻击行为。

酒精会作用于大脑的奖赏系统,促使多巴胺大量释放,产生愉悦感。长期饮酒后,大脑会逐渐适应酒精的存在,一旦停止摄入,就会出现焦虑、烦躁、手抖等戒断症状。患者为了缓解这些不适,只能不断饮酒,形成恶性循环。“打骂家人”“跪地磕头”“用杯子砸自己”……周井泉主任告诉记者,李女士的病历记录中,这些触目惊心的描述,展现的不仅是一个患者的异常行为,更是一个被疾病摧毁的灵魂和破裂的家庭关系。

科学戒酒:一场需要专业陪伴的战斗

面对李女士严重的戒断反应和精神症状,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物质依赖科三病区周井泉主任带领的医护团队迅速行动:一方面使用药物控制戒断症状,预防严重的震颤谵妄发生;另一方面针对精神症状进行对症治疗。护理团队则通过耐心安抚和行为干预,帮助她度过最艰难的时期。

据周井泉主任介绍,有研究表明,戒酒治疗出院后三个月内有58%-66%的患者复饮,而一年内的复饮率可达50%-90%。李女士曾经多次治疗好转后复发,并非因为意志不坚定,而是因为酒依赖会改变大脑的功能和结构,导致强烈的心理渴求,即使在身体依赖解除后,这种渴求仍可能持续数年。

周井泉主任表示,预防胜于治疗。如果有以下情况,可能需要专业帮助:饮酒量逐渐增加,饮酒频次增多;出现晨饮(早晨起来就要喝酒);不饮酒时出现手抖、出汗、心慌;因饮酒影响工作、家庭关系,多次尝试戒酒却失败。周井泉特别提醒,酒依赖不是道德缺陷,而是一种需要专业治疗的疾病。(视频: 朱鼎兆)

通讯员 程丽 丁华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朱鼎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