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例!东部战区总医院脊髓电刺激术破解高位脊髓损伤患者顽固性低血压难题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17 16:39:00
近日,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脊柱脊髓病区林毅兴主任团队成功为一名因高位脊髓损伤导致顽固性低血压的患者实施脊髓电刺激器(SCS)植入术。术后患者血压恢复正常,摆脱了长期依赖大量升压药物维持血压的困境。该手术是国内首个将脊髓电刺激技术成功应用于治疗高位脊髓损伤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例。
患者曾先生一年前因高处坠落致颈椎脱位,引发颈髓严重损伤,造成双下肢运动与感觉功能丧失,并继发顽固性低血压。虽经手术复位,保住了生命,但曾先生低血压一直无法纠正,每日需服用大量升压药,血压仍只能维持在66/40mmHg左右的低水平状态,常感到头晕心慌、视物模糊,甚至有濒死感,导致术后9个月都无法开展康复治疗。
面对这一棘手难题,林毅兴主任团队深入评估后认为,患者的低血压源于外伤导致颈髓交感神经中枢受损,血管舒缩调节功能丧失,常规药物及康复手段收效甚微。经过全科讨论后,团队决定采用脊髓电刺激技术进行干预,通过电刺激激活脊髓交感神经功能,重建血压调控机制。
经安放临时电极刺激有效后,7月28日,团队为曾先生进行了永久脊髓电极植入。术后,患者血压很快恢复正常,完全停用所有升压药物。令人欣喜的是,术后,患者双上肢肌力由3级恢复至4级,双下肢肌力也由0级提升至1级,其神经功能也出现了积极变化,为后续系统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脊髓电刺激术可通过双重路径发挥升高血压作用:一方面直接激活脊髓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增强外周血管收缩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上行传导通路调节脑干心血管中枢,重建血压反射的“生物节律”,实现“外周-中枢”双向调控。这种神经调控新模式,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提供了全新的治疗范式。
林毅兴主任介绍:“我们动态调整刺激参数,实现‘精准护航’。这项技术不仅改善了血压,还可能通过促进神经可塑性,间接助力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
“这项技术为顽固性低血压的治疗带来突破。”神经外科马驰原主任表示,“对于传统治疗无效的患者,脊髓电刺激首次实现了血压调节功能的重建。未来将联合多中心推进临床研究,探索远程监测与智能程控,让更多患者摆脱药物依赖,重获循环稳定与生活希望。”
这一突破的背后,是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在脑机接口领域的长期积累与创新发展的成果。成立江苏省首家脑机接口临床研究病房后,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在脑机接口领域已形成完整技术体系。科室成功完成首例“半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研究手术,常规开展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脊髓电刺激(SCS)促醒、改善肢体瘫痪及镇痛、迷走神经刺激(VNS)治疗癫痫、骶神经刺激(SNS)改善排尿排便功能等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并同步推进经颅电刺激、经颅磁刺激等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应用,构建起覆盖中枢与外周、贯穿侵入与非侵入、集临床应用与科研探索于一体的多层次、多维度、多模式脑机接口综合平台。
通讯员 王娟 张梦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