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早产儿日丨不足30周出生、830克“掌心宝宝“闯关,医护极速抢救创造生命奇迹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7 18:46:00
11月17日,世界早产儿日如期而至,这份特殊的纪念承载着对“早到天使”的珍视与守护。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始终秉持“全生命周期健康守护”的理念,在早产儿日当天举办“为早产宝宝筑牢健康起点,点亮美好未来”主题活动。活动现场,早产儿家长们深情分享了孩子与生命竞速的“闯关”故事。关关难过关关过,从生命之初的紧急救治到成长路上的持续护航,中大医院为一个个提前降临的“小天使”搭建起通往健康的桥梁。
![]()
![]()
中大医院“世界早产儿日”活动现场。王倩 摄
830克早产儿的“闯关记”:从生死时速到向阳而生
在活动现场,记者见到了超低出生体重儿小早(化名)的爸爸,想起孩子刚出生时的那段经历,至今仍感慨万千:“这孩子本就来之不易,将孩子保到26+1天,小生命就想要出来看看外边的世界了。”
那是今年5月底的一天,“喂,儿科吗?孕26+1周早产儿即将出生,请新生儿团队紧急到手术室会诊!”急促的电话铃声,是中大医院儿科团队最熟悉的“战斗号角”。接到指令后,新生儿医护即刻整装,第一时间奔赴手术室。
在中大医院妇产科、儿科团队的守护下,这个不足30周的“小小男子汉”如约而至,体重仅830克,属于超低出生体重儿。“全身青紫、呼吸不规律、阵发性呼吸急促、肌张力低……”一系列危急体征接踵而至,生命的警钟瞬间敲响,儿科团队以“评估-决策-措施”的专业复苏,为宝宝抢占抢救“黄金时间”,生命体征稳定后立即转至新生儿监护室,立即进入高级暖箱保暖、持续心电监护,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脐动静脉置管一气呵成,快速建立呼吸循环生命支持通道,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每一秒都关乎生死,每一步都需无微不至。
复苏成功只是第一步,在新生儿监护病房的“闯关升级”才正式开启。首当其冲的是“呼吸关”:对于宝宝这样的未成熟儿,肺部不成熟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宝宝出现呼吸窘迫,加之早产儿呼吸中枢不成熟易引发呼吸暂停。有创呼吸机辅助、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咖啡因应用,一系列精准干预让呼吸暂时稳定,但“维持氧饱和度平衡”又成了新难题——缺氧会危及脏器,高浓度氧则可能损伤视网膜和肺部。乔立兴主任带领团队徐南副主任医师、韩季楠医师组成的诊疗小组反复研讨,在保护性肺策略与氧合需求间找到精准平衡点。
紧接着是“感染关”与“循环关”。而“营养关”的突破更显不易:早期通过全肠外营养精准配比液量、热卡与营养素,生后5天开始母乳微量喂养促进胃肠道发育,病情稳定后逐步开启肠内喂养。出院时,小早从830克已经涨到了2100克,每一点的增重都凝聚着医护人员的细致呵护。
如今,宝宝已经快6个月,矫正月龄快3个月,早已出院回家。但是后续的康复训练不能少,目前经过康复训练,可以抬头竖头、追视追听,朝着健康成长稳步迈进。“宝宝刚出生时,看着他红红的、小小的,体重仅830克,身长34.5厘米初为人父,既开心也紧张。特别是刚出生时,一个个问题同时都出现在这个小生命身上,幸亏中大医院妇产科和儿科医护团队不放弃,孩子也算争气,才顽强挺过去了。如今他发育追赶到现在这个程度,体重也涨到了12斤,这是我们当时想都不敢想的。真的特别感谢中大医院!”小早爸爸激动地说道。
转运数据见证坚守:20余年“移动生命岛”,守护万余名危重新生儿
其实,在中大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里,像小早这样的早产儿还有很多。中大医院儿科主任乔立兴主任医师介绍,胎龄28周至37周是早产儿,而28周以下的称为超早产儿。近年来,随着二胎、三胎政策的放开,高龄高危孕妇增多,早产儿特别是超早产儿的数量随之增加。在病房里,几乎一半以上是早产儿,还有出生时胎龄只有24周的早产儿,他们的危重疑难程度可见一斑,但是新生儿监护病房的医护们从未放弃过。
“随着科技的发展,治疗手段有了很大的突破,很多过去家里人都放弃治疗的早产儿,现在都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医治。为了能够让更多的新生儿得到救治,中大医院儿科自2002年成立新生儿转运中心以来,已经成功转运了周边地区的2万余例的危重新生儿,形成了一个移动生命岛。”乔立兴说。新生儿转运系统,成为连接周边医院与中大医院的“生命线”,无论昼夜寒暑,只要接到求助,团队总能第一时间出发,为危重新生儿抢占黄金救治时间。
健康提醒:科学应对早产,守护“早到的天使”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500万早产儿出生,早产已成为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中大医院儿科主任乔立兴主任医师提醒,预防早产是降低早产儿风险的关键,早期预防从妈妈怀孕之前开始,建议有高危因素的女性孕前进行系统检查,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控制高危因素后再怀孕。高龄高危孕产妇建议到大型综合医院,产科与多学科联合守护孕期母胎平安,并选择安全的生产方式以及专业的护理,护佑新生儿平安降生。如果宝宝提早降生了,家长也不要轻言放弃,相信新生儿医护凭借丰富经验以及先进治疗方法全力救治每一位早产儿。
乔立兴主任特别强调,要重视早产儿的康复治疗。“在中大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里,一般新生儿情况基本稳定后,就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建议早产儿宝宝在3至6个月时就要进行规范系列的康复治疗,根据孩子情况,一般康复治疗持续到一岁半。”让早产宝宝不仅活下来,并且要精彩地活下去。
通讯员 刘敏 程守勤 王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