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场

打造智慧工厂的“好点子”来了! 中国电信全栈工业能力亮相2025世界智能制造大会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8 11:28:00

首批15家领航级智能工厂首次集体亮相;打拳、跳舞、绕酒杯,炫酷的“机器人军团”相继出场;节能、智控、数字孪生,各种软硬一体的工业制造方案层出不穷……11月27日,第十届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开展。

随着工业互联网从概念验证迈向规模化部署,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此次大会以“数智驱动 新质领航”为核心主题,带来2025智能制造系列蓝皮书、2025年度世界及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全球智能制造合作发展倡议等一批重磅创新成果集中发布。多个重量级的发布,让此届大会成为了智能制造的“风向标”。

作为综合智能信息服务提供商参展的中国电信,更是通过构建“算力+平台+数据+模型+应用”一体化的智能云服务体系,带来基于"云网安+AI"深度融合的工业数字化能力体系。从“云改数转”到“云改数转智惠”,中国电信本次展出的四大核心板块——生产应用、园区管理、软硬一体解决方案、能源管理,整个展示如同一座“数字工厂”的生动缩影:构建了一个从“园区大脑”到“产线神经”、从“软硬一体”到“绿色能源”的完整数字化闭环。

会感知、能优化,“智慧产线”让制造流程“会思考”

当前,中国工业制造产线转型的核心已从单一自动化,转向应对“多品种、小批量”订单的柔性能力。中国电信的解决方案正聚焦于此:

作为中国电信最早一批出炉的“工业解决方案”——“云化采控平台”,它如同产线数据上的万能翻译官,为产线上的众多设备实现了深度互联与数据贯通。

它兼容数百种工业协议,能打通不同品牌、不同年代的设备数据壁垒,将纷繁复杂的设备数据统一采集并上传至云端,构建起从“采集-承载-汇聚-应用”的完整数据流,让管理者能随时随地透视产线细节,大幅降低对人力的依赖。在卫岗乳业的实践中,该平台通过实时监控产线压力、温度等工艺参数,实现单位产能人力投入降低27%。

而“鲁班数控AI+MES”系统如同一位产线智慧指挥官。在金宁工装,该系统的使用助力企业实现生产效率提升15%,产品不良率降低10%。它不仅能根据订单、物料和设备状态进行AI智能排产,更能基于实时采集的工艺数据(如切削速度、进给量),对加工参数进行自适应微调,实现了生产环节的智能排产与工艺自调。这确保了即使在频繁换线生产,质量也能始终稳定,直接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

能协作、能预判,为园区管理构建“智慧生命体”

现代工厂的竞争是供应链与整体运营效率的竞争。从终端感知到平台分析,中国电信的全栈解决方案赋予厂区管理更多可能:

“星眸慧耳”智能穿戴系统,将普通安全帽升级为前端的智能感知节点。借助5G网络,它实现了人员高精度定位、视频通信与AI识别的融合,构建了“人-机-环境”实时安全互动与作业协同的新模式。

作为园区的企业数智运营管家,“白泽平台”不仅能统一管理5G专网、工业PON等复杂网络,其内置的AI大模型助手更支持用“对话”的方式查询设备状态、诊断故障,让运维从“被动抢修”变为“主动预警”,显著提升运维自动化水平。

基于实时数据采集与三维建模技术,数字孪生和智慧园区构建了物理园区与数字空间的精准映射。在梅山钢铁的实践中,该平台实现了对设备运行状态、能源消耗、物流调度的全要素监控与模拟推演,为生产优化提供决策支持。而“产业大脑”则跃升维度,成为区域政府的产业决策智慧参谋,通过产业图谱和风险预警模型,为宏观产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集成AGV、立体货架等智能设备,天翼数字仓储平台结合数字孪生监控大屏,实现了仓储作业的全程自动化与可视化,显著提升物流效率。

全域感知、一体联动,中国电信的全栈能力可将整个工业园区转变为一个可感知、可交互、可预演的有机生命体。

有“软”有“硬”,深度融合为工业控制植入“云化基因”

为支撑柔性制造与实时优化,产线控制架构本身也在进化,IT与OT的深度融合就成为了关键点。中国电信通过"软硬一体、云边协同"的解决方案,推动了IT与OT的深度融合。

作为江苏电信深耕工业制造领域的创新成果,“智惠PLC”突破性的带来了一场控制逻辑的“云化”革命。它将控制器的“大脑”从硬件中抽离,放入云端或边缘。这使得控制逻辑可以像软件一样灵活部署和迁移,为生产线的快速重组与工艺优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在中通服焊接机器人、中兴点胶产线等场景中,系统通过AI工艺参数优化与视觉检测算法,显著提升工艺一致性与产品合格率。

中国电信的工业网关,如同一个边缘侧的“智能”,精通200多种工业协议,更能直接在网络边缘部署AI模型,实现本地化的实时数据分析、工艺优化与故障预测,让智能在数据产生的第一时间就发挥作用。

工业百晓生知识平台与工业数转魔盒,则针对中小企业转型需求,分别提供知识库服务与开箱即用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成为了降低数字化转型门槛的利器。

精算能源,实现从“节能降本”到“碳资运营”的绿色跃迁

在“双碳”目标下,能源管理已从辅助角色升级为战略核心,中国电信的能源管理方案正在扮演着精益减排的“绿色智囊”。

基于物联网平台架构,鲁班数控AI+EMS融合多种能耗分析算法,实现对水、电、气、热等多类能源的分时分区统计与优化调控,堪称工厂的能源精算师。在国轩高科项目中,该系统通过分时用电策略与设备级能效分析,达成5%-10%的年度节能目标。

“天翼能碳管理平台”则进一步升维,成为企业的碳资产运营官。它集成微电网调度、碳足迹追踪与碳资产运营功能。平台通过光储充一体化系统与电网需求响应机制,帮助企业参与市场化电力交易,构建近零碳运营模式。

基于云网融合基础设施,深度融合AI与工业知识,电信为制造企业提供了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的全链路支持。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未来之路上,电信“好点子”正在助力打造更智慧更卓越的“中国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