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少年志

薪火相传!江苏中小学生用文字抒写跨越八十年的青春对话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29 17:07:00

历史不是课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脚下这片土地的温度。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了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少年志融媒平台依托扬子晚报全媒体特别推出“薪火相传”江苏青少年寻访抗战足迹研学日志征集活动,引导青少年用脚步丈量红色热土,用笔墨传承革命精神。据悉,本次活动是“不朽丰碑励成长”江苏青少年教育实践活动系列活动之一,由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少年志融媒平台承办,暑假以来,一大批中小学生通过实地探访、史料研读、老兵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抗战历史。这些年轻的身影,正在用各自的方式完成一场跨越八十年的青春对话。

扫码查看“爱国主义实践教育地图”

父子同温抗战记忆,少年传承抗战精神

近日,南京市拉萨路小学五年级学生郑孝泽在父亲的陪同下前往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参观学习,深切缅怀为保卫祖国蓝天英勇献身的航空英烈。这堂特别的“家庭红色教育课”,通过触摸历史、对话英雄的方式,让郑孝泽深刻理解了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的英勇事迹,并在两代人之间完成了一次珍贵的精神传承。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坐落于紫金山北麓,馆内陈列了大量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的历史资料和珍贵文物。“这些金色的名字,就是曾经用生命为我们撑起这片蓝天的守护神。”“那时的飞机没有先进的密封和保暖设备,飞行员们常常穿着单薄的衣物,顶着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在万米高空与敌人周旋。”“记住他们,记住这些名字背后为谁而战、为何牺牲。” 在郑爸爸教导下,郑孝泽同学认真观看了战斗机模型、飞行员老照片、飞行夹克等展品,并通过英烈墙上的金色名字,了解了抗战时期空军将士们浴血长空、保家卫国的感人事迹。

参观过程中,郑孝泽将一朵洁白的菊花敬献于英烈墙前,寄托哀思。他在寻访日志中写道:“那些长眠于此的航空英烈们,就像夜空中永不熄灭的星辰,永远守护着这片他们用生命捍卫的土地,也为我们这些后来者照亮了前行的方向。”他告诉记者,作为新时代的少年,要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他要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让英雄的精神薪火相传。

扫码参与活动

跨越八十年的爱国接力,一封书信情真意切致英雄

在少年志融媒平台“薪火相传”江苏青少年寻访抗战足迹研学日志征集活动专区,丹阳市运河初级中学初一(1)班学生施唐忆的一封特别的书信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封信件,记录了她走访丹北抗日根据地黄连山村的所见所感,用当代青少年的视角与抗战先烈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原先你们战斗过的黄连山,人民生活艰难,真的就像‘黄连’一样苦,可是如今的黄连山青瓦白墙、小桥流水,村民生活比蜜还要甜。”在这封饱含深情的书信中,施唐忆同学详细记述了她在黄连山村的寻访经历。沿着当年游击队员的战斗足迹攀爬陡坡,在昭明阁俯瞰群山遥想激战场景,对比今昔山村的巨变。

在黄连山上,她遇到陡坡和石头台阶的“岔路口”时,特意选择了当年抗日战士行走的陡坡,用脚步丈量历史,切身感受革命先辈的艰辛。“其实在黄连山,我爬了十几分钟陡坡,就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但是我想到抗日战士们在黄连山上英勇抗争的场景,便一口气爬到了峰顶。” 施唐忆告诉记者,通过实地寻访,她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一定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线下寻访线上打卡,在行走中传承抗战精神

历史从未走远,它正通过一场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新时代青少年心中激起回响。从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的父子同行,到丹阳黄连山村的青春书信,再到遍布江苏的红色研学足迹,这些生动的教育实践正在让抗战精神跨越时空,在新时代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这个暑假,欢迎广大青少年寻访抗战足迹,在行走中感悟历史,用文字记录所见所思,撰写有温度、有深度的研学日志,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据悉,“不朽丰碑励成长”江苏青少年教育实践活动还上线了“不朽丰碑・江苏青少年爱国主义实践教育地图”,为青少年搭建起“行走的思政课堂”。学生不仅能在线浏览各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信息,还可通过手机定位线下实地打卡,解锁电子证书。结合实践教育地图,同学们还可以登录少年志App,点击首页下方“赛事”,选择“薪火相传” 青少年寻访抗战足迹研学日志征集活动,即可在线投稿,优秀研学日志将在活动专区展示推广,激励更多青少年在行走中汲取前行力量。

少年志编辑 王蕾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雪瑞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