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少年志

发明AI智能生态鱼缸,天一学子斩获金牌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12 19:55:00

近日,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人工智能赛道高中组,江苏省天一中学陈艺琳 、张云翼、胡苏浩宇、 焦一桢以小组第一全国第二的优异成绩勇夺金牌。

9月5日上午,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人工智能赛道开幕式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行。本届大赛以“技炫青春  能创未来”为主题,人工智能赛道为今年新增赛道,旨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全面提升相关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该赛道争夺赛吸引了来自全国30个省区市366支参赛队伍,以及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队伍参赛。

天一学子的获奖项目“智伴鱼优”—AI智能生态鱼缸项目,基于国产开源RISC-V架构的开发板,融合物联网技术、环境生物学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具备鱼缸实时监测预警、智能控制及人文情感交互功能的生态适应系统。AI智能生态鱼缸解决了传统鱼缸依赖人手动经验管理,存在水质不稳定、功能单一、维护成本高、场景动态转换难和慢等痛点,显著提升了鱼类成活率、增强了人与鱼缸互动产生的情绪价值,适用于养老院、家庭、学校、医院、办公场所等场景。

AI智能生态鱼缸项目参赛从2025年7月8日完成组建团队及报名,到2025年9月6日完成比赛共历时2个月。团队成员均来自于原课程开设期间4个项目组的最优秀者,在整个备赛过程中,学生团队经历了从项目开题起步,到查阅技术文献、补充学习软硬件知识,再到设计系统架构、编写代码、测试,经历了无数次的方案推倒重来,PPT讲稿改了又改,演讲排练一次又一次,学生成长日新一日,极大地锻炼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团队的合作精神。

获奖学生陈艺琳说:“我们的项目“智伴鱼优——基于RISC-V与AI大模型的智能生态鱼缸”,始于高一下学期冯丹沁老师组建的‘以DeepSeek为基础的AI智能鱼缸’选修课。在课程中,我们初步接触了Debian系统、Python编程,更重要的是体会到团队协作的智慧与力量。暑假伊始,冯老师便带领我们投入这场比赛的筹备中。从研读项目介绍起步,到查阅技术文献、学习硬件知识,再到设计系统架构、编写代码,每一步都是挑战,每一步也都令人成长。我们经历了无数次的方案推倒重来,PPT与讲稿改了又改,演讲排练直至喉咙沙哑。正如我们一直坚信的那句话:‘Practice makes perfect’,努力从不会辜负坚持的人。本项目首次将RISC-V开发板融入鱼缸控制系统,并结合AI大模型技术,实现了远程监控、自动喂食、自动换水、生态系统自适应和人机情感交互等一系列功能。它不仅是一个科技产品,更是一个面向养老院、学校等真实场景的温暖陪伴解决方案。”

胡苏浩宇说:“这次带着智能鱼缸项目拿金奖,最想感谢学校的支持 —— 开放实验室、提供硬件设备,让我能把编程想法变成实际系统。特别感谢冯老师带队:从项目规划到答辩准备,全程帮我梳理思路、把控节奏;还有周老师,在代码调试关键期,陪我排查开发板与服务器的通信问题,熬夜解决 MCP 系统数据流转bug。这份荣誉,是学校支持、老师帮助的结果。未来我会继续朝着软件工程师的目标努力,在技术开拓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焦一桢说:“作为本项目的硬件工程师,能够参与‘智伴鱼优’AI智能生态鱼缸的研发并荣获金牌,我深感荣幸。我们基于国产RISC-V开发板,成功实现了传感器数据采集、边缘计算与执行器控制的深度融合,攻克了硬件稳定性与实时性等多个难题。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整个团队的努力与协作。未来我将继续深耕开源硬件与智能物联网领域,探索更多技术突破与应用可能。”

张云翼说:“这次比赛是我第一次参加团队项目,让我收获了很多。特别是在赛前准备的时候让我懂得了成功的项目展示必须严格围绕赛事要求展开。在讲述中需要摒弃了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学会精准聚焦——精心设计的PPT并非信息的堆砌,其核心在于逻辑清晰地‘讲好故事’。同时它也让我get到了团队合作的魅力:一群人在朝着一个目标努力的过程很充实。”

教练冯丹沁老师用“机遇”与“历练”总结了本次比赛。冯老师表示,人工智能进校园是教育部大力支持的项目,恰逢此次比赛新增人工智能赛道,天一中学抓住了这个机遇,成为第一批在中小学教育探索人工智能的学校。除此之外,好成绩的取得也离不开四位学生日以继夜地投入时间与心力,他们在历练中成长,最终蜕变。

周畅老师表示,同学们的成功来自多方面的因素的共同作用。首先是同学们自身的兴趣和能力,四位各自的兴趣与能力不同又能很好地团结协作,各自发挥优势。此外,老师家长们也贡献了很多力量,从所有衣食住行的安排,到邀请多方专家与共同指导,再到日日夜夜的排练与PPT修改打磨。有这样的环境支持,同学们应该感到很幸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