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少年志

少年的寻访·让我记住您的名字②|李云鹏:烽火家书里的赤胆忠魂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13 20:30:00

编者按: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新华报业少年志融媒平台依托扬子晚报特别推出“少年的寻访·让我记住您的名字”云端思政课,让我们循着少年的脚步,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战纪念设施、烈士纪念馆,在行走中回望历史,铭记英雄。那些永不褪色的忠魂,是无数中国人心系家国,浴血奋战的缩影。他们的名字,早已化作跨越时空的精神坐标,镌刻着烽火岁月的记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绽放着恒久闪耀的光芒。

“自儿离家已经年余,记得曾在本年四月间,于泗县郑集寄家信一封,不知大人收到否?回音否?如家音回报,可惜我也不能等收了……”在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馆,一封写于84年前的泛黄家书,常常令参观者动容不已。写信人是新四军政治指导员李云鹏,他在抗日作战间隙把对父母的思念匆匆装入信封。1943年,他与所在连队的81名战友在刘老庄战斗中壮烈牺牲,他也是“刘老庄连”82名烈士中唯一留下书信的人。

“少年的寻访·让我记住您的名字”云端思政课第二集中,2025年江苏省“新时代好少年”夏添与同学们组成寻访小队,在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馆讲解员程天伦的带领下,重温烽火家书背后的赤子情怀。

不畏强敌,战斗到最后一刻

“刘老庄连”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队伍,其前身是八路军苏鲁豫支队,1941年,新四军重建军部后,转隶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1943年3月,日军在苏北淮海区一带“扫荡”,企图歼灭新四军主力。为掩护我党政军领导机关转移,该连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的率领下,奋勇阻击敌人。82名战士面对10倍于己的敌人,毫不畏惧,击退敌人多次猛冲。战斗从拂晓持续至黄昏,全连官兵毙敌170余人,伤敌200余人,最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全部壮烈殉国。据《淮阴八十二烈士墓碑记》记载:“没有一支完整的短枪、步枪、机枪,全部都折断了,炸碎了,弹药都射尽了,手榴弹都掷光了。”

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馆讲解员程天伦说,在刘老庄战斗中,李云鹏英勇机智。“他说,我们是新四军,是民族的英雄,我们有红军的老传统。战斗中,他给营长写了战斗报告。最后,他头部和身上都负了重伤,还命令战士把武器拆毁,把文件烧掉,不让落到敌人手里,表现出共产党人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

烽火家书背后的家国情怀

“待风息波静,凯然而归,全家团聚,以报此恩……”时隔80多年,当前来寻访的同学们再次念出英雄当年写下的家书,仍能真切感受到革命先烈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抗战胜利的期盼。

在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馆里,同学们还见到了由李云鹏的妹妹李爱云捐赠的风筝线,这也是李云鹏烈士年幼时使用过的小物件。李爱云介绍,大哥李云鹏小时候很擅长扎风筝。老家堂屋的墙上一直挂着一只大哥亲手扎的风筝。“他离家后,父亲就一直把它挂在墙上,我们进出都能看见。一直挂到风筝都烂了,父亲才将它取下来,又将风筝线郑重地收了起来。”李爱云说,自己来到刘老庄已经56年,在八十二烈士陵园担任义务宣讲员也将近50年,“我希望继续给广大青少年宣讲刘老庄战斗这段悲壮历史,让更多的孩子传承红色基因。”

英雄不朽,吾辈当承其志

英雄之后有传人。为继承烈士遗志,新四军第七旅决定重建四连,当地的父老乡亲选出82名优秀子弟送到部队组建新的四连,并命名为“刘老庄连”。新世纪以来,从汶川震区到抗洪大堤,从中原腹地到维和战场,从驻训场到国际演兵场,“刘老庄连”始终冲锋在前。

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阅兵式上,包括“刘老庄连”荣誉战旗在内的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组成了战旗方队,承载着历史荣光浩荡而来。

最好的铭记是传承,最好的传承是奋斗。视频中,参与寻访的2025年江苏省“新时代好少年”夏添表示,聆听了李云鹏烈士的故事,她对抗战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吾辈当承其志,将不屈的精神融入学业与成长,以坚定信念面对挑战。”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雪瑞

编导 顾茜敏

拍摄 吴伟龙 李想

剪辑 李想

美编 王亚男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