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邺星光好老师第二季⑤】南京市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徐静:教研赋能,让孩子喜欢上思政课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21 19:26:00
【开篇语】
师者如光,微芒亦能致远。在南京建邺的教育“星空”,闪耀着许多星光好老师,他们用热爱和坚守,用专业与智慧,点亮学子的成长之路。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展示建邺教师风采,即日起,“星光建邺第二季·新时代好老师”将在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少年志融媒平台、建邺教育发布陆续上线。
如果说课堂是教育的舞台,那教研便是舞台背后不可缺少的聚光灯,它让每一个知识点更精准覆盖,让每一次师生互动更高效深入。13年来,南京市建邺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区教师发展中心副校长徐静始终坚持以教研为本,钻研课程、教学视导、组织教学竞赛、指导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她以持续的专业实践,默默支撑着一线教学的优化与创新。
坚持扎根课堂
“让孩子喜欢上思政课”
如何让教研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徐静一直思考的问题。“教研工作并不直接作用于课堂,往往通过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助力。”在她看来,教研首先要“吃透教材”。
南京市陶行知学校道德与法治教研组长严芳在回忆与徐静相处的点滴时说道:“徐老师是个典型的‘细节控’。每次磨课,她都带领我们细致解析教材,强调在研读课标的基础上,融入最新政策与时事新闻,让课堂内容既有新意又具有时代感。比如前不久在打磨《科技力量大》一课时,她就特别建议结合人工智能元素,鼓励学生从交通出行、家用电器等生活元素进行探究,让思政课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机融合。”
“教研工作更要扎根课堂”,徐静坦言,听课、评课、反思是她的工作重点。“这节课为什么要这么设计?这样教,学生学得怎么样?”她总是带着课本与笔记穿梭在不同的课堂,把教研当作热爱的事,和建邺区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们,在遇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共同成长。
谈及教研工作中的幸福瞬间,徐静表示,课堂中孩子的笑脸是对她最大的鼓励,“孩子喜欢上思政课,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坚持教研赋能
开发特色鲜明的校本思政课程
徐静坚信,高质量的教研能够实现课程创新、促进教师成长、助力学生发展。为激活区域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她基于学校特色,引领教师开展校本思政课程研发。
了解师生需求、邀请专家指导、组织经验交流……徐静成为校园里的“常客”。方艳老师介绍:“在徐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以‘生活教育’为理念,陆续打磨出《家人的爱》《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等精品课程,并开展系列实践活动。”
2024年,南湖第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被评为南京市先进教研组,学校入选南京市思政育人特色学校。今年,陈蕾老师荣获第11届“南京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带头人”。陈老师表示,这离不开徐静的帮助。在一次次实践中,学校“个性化理学”研究成果全面升级,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在学科发展的道路上不断积聚力量。
建邺区2023年率先成为江苏省智慧教育样板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徐静认为建邺区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建设可以更好地依托人工智能的助力,“教师要善用信息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但人是知识的创造者,作为教师,我们更要在教学研究中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未来,她希望继续发挥教研的力量,带动更多师生共同成长。
坚持共研共学
携手解决教学中的“痛点难题”
2022年,面对建邺区各学科开展作业的高质量设计改革方向,教师们挠破了头,不知如何下手。徐静回忆,“我和老师们一起学习,打开了对作业的认知边界。比如在《美好的生活哪里来》教学中,不同行业、不同时代的产业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为了提升学生的兴趣,我们设计了观察采访身边不同行业的劳动者等实践作业,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关注到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徐静表示,这样的研究,不仅形成了区域学科特色,提升了教学实效,更让教师找到了自信。
在团队教师心中,徐静是知心的朋友,更是专业的引领人。“我刚做专职教师时,徐老师就常来学校与我交流,耐心听我讲述教学困惑。”南京市陶行知学校的方艳老师表示,徐静不仅尊重教师的观点,更鼓励大家大胆实践,“她给予我们充分的表达和创造空间,我们在实践中反思、成长,真正体验到专业发展的获得感。”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徐静经常组织教研活动,围绕教学实践中的痛点难题因势利导,帮助教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自己的短板和未知领域,每个人都会有畏难情绪,但学习和行动是最重要的。只要锚定目标,坚定地行动,一定可以有所收获,发现惊喜。”
通讯员 谢伟 肖云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少年志编辑 夏诗怡
编导 徐彬雯
视频 张华纬 吴伟龙 高一鑫 薛超
视觉 范林珍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