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铅笔的“延长术”、废纸的“再就业”……江苏学子用vlog分享勤俭美德新风尚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0 18:19:00
“看,这支快握不住的短铅笔,套上延长器就能接着用;打印过一面的废纸,反过来当草稿纸还能‘再就业’!”镜头前,南京小学生赵汤禾举着改造后的文具,兴致勃勃地展示生活里的“勤俭密码”。近日,少年志融媒平台发起的与礼童行・“少年美德说”vlog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江苏各地学子纷纷拿起镜头,将诚信、勤俭、仁爱、孝悌等中华传统美德,转化为一个个鲜活有趣的生活故事,让古老美德在青春视角下焕发新活力。
![]()
勤俭新风尚:在循环利用中读懂“物尽其用”
在少年志App的活动投稿专区,记者注意到,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邺城路小学的不少学生都聚焦“勤俭”这一美德关键词,分享了自己的理解,让这一传统美德跳出教科书,变成可触可感的日常行动。
![]()
黄海宸
“以前我以为勤俭就是‘不花钱、少买东西’,直到看见婆婆把旧护膝改成凳子垫,把穿小的裤子缝成护袖,才明白真正的勤俭是让每样东西都发挥最大价值。”在作品《让节约成为习惯,让勤俭照亮未来》中,南师附中邺城路小学黄海宸同学分享了自己的认知转变。镜头里,他号召同学们从“光盘行动”、随手关灯等小事做起。“勤俭就像一颗小种子,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它就会在心里慢慢长大,和我们一起守护家园。”黄海宸说。
![]()
赵汤禾
同样聚焦“勤俭”的赵汤禾,则在《勤俭节约小能手》中化身“生活智慧家”,揭秘了更多资源循环的巧思。“短的铅笔,装上延长器就能继续使用;只打印过一面的纸,反面可作草稿纸;洗菜的水浇花,快递盒卖废品换零钱买书本……”赵汤禾说:“这些小事看着简单,却能帮我们省下资源。我还经常邀请同学一起做,把勤俭的好习惯分享给更多人!”
诚信永流传:跨越千年的典故也是美德教材
如果说勤俭是看得见的生活实践,那么诚信则是融入精神血脉的价值坚守。在此次vlog 征集中,苏州学子周孜晗与南京学子袁安晨,不约而同地将镜头对准“诚信”,通过历史典故与现实生活的碰撞,让跨越千年的诚信之光在当下熠熠生辉。
![]()
周孜晗
“曾子杀猪不是真的要‘舍猪’,而是要守住对孩子的承诺。”苏州市相城区文征明实验小学的周孜晗,在《传承诚信之光》中以“曾子杀猪”的经典故事开篇,一语道破诚信的核心。他认为,诚信从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落到实处的行动:“按时归还借来的文具、如实告诉老师作业完成情况、和朋友约定好时间不迟到、考试时不作弊……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都是在为诚信这颗种子浇水施肥。”视频最后,周孜晗呼吁同学们接过这份从春秋时期传递至今的诚信火炬,“让诚信美德成为我们留给未来最珍贵的礼物”。
![]()
袁安晨
南京市石鼓路小学的袁安晨,则用一组“正反对比”故事,让诚信的重要性更加深入人心。在《少年美德说——诚信》中,他先讲述“商鞅立木取信”的典故:“商鞅在城门外立起木头,承诺搬木者赏五十金,正是这份守信让变法深入人心,最终帮助秦国走向强大。” 紧接着,他又提起“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教训:“为博美人一笑,周幽王拿国家信誉当玩笑,最终失信于人,落得国破家亡的下场。”一正一反间,袁安晨将诚信比作“鸟儿的翅膀”“行走世界的双脚”:“它看不见、摸不着,却能让我们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有力量。”作为新时代少年,他认为践行诚信要从身边事做起:“对父母不说谎、按时完成作业、和同学守时守约,这些都是在传承诚信美德。”
![]()
美德征集持续升温,邀你成为镜头里的“主讲人”
从短铅笔的“延长术”到跨越千年的诚信对话,此次“少年美德说”vlog征集活动,正让中华传统美德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青少年心中。在少年们的镜头里,美德不再是教科书上的抽象概念,而是“光盘行动”里的一粒米饭、按时还书时的一句承诺、旧物改造中的一份巧思,成为融入日常的价值准则,在少年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
目前,与礼童行・“少年美德说”vlog征集展示活动仍在少年志App火热进行中。无论你想分享 关于“孝悌”的家庭故事,还是“自强”的成长经历,无论你擅长镜头语言的生动表达,还是文字叙述的细腻感悟,都可以拿起设备,记录属于你的美德故事。在这里,每个少年都是美德的传承者、故事的主角。通过少年志App在线投稿并通过审核,小作者还可以获得活动电子参与证书。让我们用镜头汇聚青春力量,让仁爱、诚信、勤俭等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绽放更灿烂的光芒!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雪瑞
少年志编辑 王蕾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