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我们一起上南山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4 15:45:00
“老师,山的那边还是山吗?”“这节课,我们真的要上南山吗?”……当栾娟校长说出“这节户外写作课我们上南山”时,孩子们眼里的光,比秋阳还要明亮。近日,南师附中雨花台学校的老师们带着三个班的“小探险家”爬上学校后边的南山,把课堂搬进后山的秋色里!
![]()
这座被学生们亲昵称为“南山”的后山,可不是普通的土坡,它曾是东晋“新亭对泣”典故的旧址,如今化作新亭公园(也叫阴山矶公园)。
![]()
沿着布满杂草的石阶向上,同学们在秋天的树林间穿梭。学生们猫着腰钻进山林,好奇的目光在每一寸土地上逡巡。橡子藏在落叶下,被捡起时在掌心打转,像在表演旋转舞。鸡爪槭红得透亮,叶脉里流淌着阳光,被同学们拾起来小心夹进笔记本当书签。各色光滑的鹅卵石,握在手里沉甸甸的。腐木上的蘑菇最是惊喜,雪白的菌盖撑着小伞,淡黄的菌褶藏着秘密。树叶沙沙私语,而孩子们的心,早已装满了山林的魔法。
![]()
各科老师也一路陪伴讲解,将课堂延伸到了山野。语文高霞老师指导着学生们观察树叶和石头的纹理。地理李志伟老师解答:“这些表面光滑的鹅卵石告诉我们,这里曾是奔涌的河流。”历史李雅婧老师则提到了新亭对泣:“一千六百年前,士大夫们也在这里为了家国望江兴叹。”
![]()
同学们在一个接一个问号间,理解了原来南山不是沉默的,它用石头讲故事,诉说沧海桑田的变化。回班后,同学们将这一天的所得落笔成诗。
![]()
这次融合多学科的户外写作课,让同学们感触颇深。初二(1)班马天乐同学表示:“这次走进南山改变了我对南山的看法,上语文课时多次提到南山,对远望南山只觉得庄严、沉静。走进南山后我们却发现南山的生机灵动,十分可爱。”
初二(2)班吴续缘同学说:“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自然之美,金黄与深绿相交的树叶,是独属于秋的色彩,秋风诉说着愉悦。我很期待下一次活动。”
初二(3)班蒋佳蓉同学感叹道:“秋天真是大自然的杰作!观察,记自己所感,有趣极了!”
校长栾娟告诉记者,孔子“习礼大树下,授课杏林旁”的教育场景,现代建筑大师易·康“学校起源于一个人在一棵树下”的诗意阐述,这些理念都深深影响着附中雨花的设计。同时,学校的办学还得到雨花台区政府、雨花台区教育局、赛虹桥街道的支持,将南山纳入学校的活动课程教学基地。附中雨花正在依托南山开发跨学科课程,将课堂延伸至森林。“在这里,跨学科不是生硬的拼盘,而是自然生长的果实。当孩子们用捡来的橡子壳回家熬煮绘画的染料,在秋叶上创作诗句时,我们会发现:最好的教育,是让知识像南山上的树木一样,在阳光下自由生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