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超江苏 | 十年磨一剑:陈墨与她的书法教育新生代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05 17:30:00
陈墨书法工作室已走过十年。创始人陈墨,不仅是“全国书法名师”“十佳指导老师”,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更是“引力播杯”苏州市中小学硬笔书法大赛字帖的书写者。多年来,她潜心深耕书法教育一线,打磨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在教育界与书法界赢得了广泛声誉。
陈墨书法工作室十周年展
独特的教学理念
陈墨自幼随父亲陈宁习字,早早浸润在浓厚的书法氛围中。陈宁先生深厚的艺术造诣,为她奠定了坚实的书法根基。2015年,她决定离开职场,创办独属于自己的书法工作室,将热爱与事业合一,专注青少年书法教育。
陈墨有着自己的教学理念,她提出“以学生为本、以品质为根”:不降低专业标准以迎合短期需求,而是坚持以高标引领,帮助家长和学生理解“严要求”正是书法筑基的必由之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灵活教学,对进度较慢的学生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对领悟较快的学生则拓展教学深度,激发其潜能与热情。
陈墨
陈墨注重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她善于在课后与孩子轻松交流,捕捉他们的兴趣与痛点,量身定制成长路径。此外,她强调“技道并进”——在传授笔法结构的同时,更注重心性涵养与审美培育,让学生透过笔墨接触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陈墨坦言,父亲严谨的教导深刻影响了她的教学风格:“我会把复杂的理论转化为生动易懂的语言,但从不放松对用笔规范与结构准确的要求。”在陈墨看来,书法教育需兼顾“不变”与“变”:传统法度是书法的根脉,必须坚守;而教学方法和审美表达则需与时俱进,让古典艺术在新时代持续焕发生命力。
王贝拉(7岁)作品
教学体系创新
在陈墨书法工作室,教学覆盖篆、隶、楷、行、草五体和各代书家经典碑帖,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和喜好,可以选择不同的碑帖临习——这一做法与很多书法培训机构单一书体教学形成鲜明对比,已成为陈墨书法工作室的突出特色。
陈墨解释道,软笔教学强调“五体贯通”,让学生亲身体验书风演变(如秦汉篆隶之古朴、晋唐行草之灵动),通过对比不同碑帖的笔法与结字(如颜体之宽博、欧体之险峻),把握书法美学的共通规律。否则,机械临摹单帖易导致视野狭窄,难以真正进入书法的审美境界。
何思然(9岁)作品
硬笔教学则推行“全链条课程”,突破仅学楷书的局限,衔接实用书写(如行楷提速)与创作训练(如硬笔章法),使学生能灵活应对多种书写场景,实现实用性与艺术性的融合。
工作室以“传统为体、创意为用”:先通过精准临摹掌握法度,再鼓励学生融入个人理解,例如调整行笔节奏、融汇不同时代风格等,逐步培养创作能力。
陈墨坦言,艺术感知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工作室首先教会学生“看得进去,说得出来”,建立初步的审美认知;其次引导他们在临摹中注入思考,打破机械复制;最后,通过解读碑帖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让学生感受文字之外的温度,真正激发对传统艺术的探索欲。
况欣( 9岁)作品
成果透视:从笔墨技巧到心性培育
在工作室成立十周年展览中,展出80余人次近百幅作品,其中包括7岁学员的硬笔创作。
低龄学员如何实现从“笔画生涩”到“参展水平”的跨越?在陈墨看来,这关键在于“扎实基本功+个性化引导+精研方向选择”。例如学员况欣,一年级入学首打基础,教师发现其观察力强、用笔果断,随后引导临习文征明小楷,并配合字帖赏析。孩子兴趣日益浓厚,四个月便能通临《琴赋》,一年后获“引力播杯”市书写大赛冠军,同年夺得“七彩语文杯”省赛特等奖,赢得业内专家好评。学员何思然,二年级从基础起步,在教师指导下依审美偏好研习钟繇、王羲之小楷,深耕魏晋风度。一至两年内十余次荣获全国及省市级最高奖,作品发表于《书法报·硬笔书法》。学员王贝拉,一年级零基础入学,从正姿握笔开始。教师根据其细致性格与秀丽字迹,推荐赵孟頫小楷与唐楷入门。不到半年,她已掌握赵体笔法与结字,熟练书写《道德经》,7岁即获“笔墨先锋杯”全国大赛新星奖及苏州市特等奖。
况欣写字
依从独特的教学理念与实践,多年来,工作室学员屡获苏州市及全国奖项。陈墨认为,在竞赛中,技法与审美如皮与骨,缺一不可:技法不牢,则结构松散;缺乏审美,则作品匠气。唯有二者兼备,作品才能既有根基,又有韵味。
数字化时代,有多少人在碎片化信息冲击下,丧失了专注力。因应这个时代,陈墨提出“书法是教人沉静的哲学”。她希望青少年能透过笔墨,学会与古人对话、与自己相处。书写所带来的专注与完成后的满足,是一种比碎片阅读更持久、更有滋养的快乐。
何思然与中硬协主席张华庆、李冰合影
文化使命:从苏州到更远的未来
近年来,陈墨书法工作室积极参与“引力播杯”等本地赛事,推动书法教育与城市文化相融合。
陈墨认为,赛事可成为桥梁,让学生通过书写苏州题材(如园林楹联、风景诗文),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例如今年“引力播杯”以“人间天堂,福气苏州”为主题,涵盖40处文旅景点的80副楹联。课后,教师带领学生实地走访这些文化地标,从笔墨到实景,实现更深层的文化认知。
王贝拉写字
苏州作为千年文脉名城,自吴门书派至近现代,书法大家辈出。在教学中,工作室注重融入地方书法遗产,引导学生研习文徵明、王宠等吴门书家风格,参观博物馆与文人故居,赏析沈周、唐寅等江南名家书画,并选用《送人游吴》《沧浪亭记》等吴文化诗文进行创作,实现全方位的地域文化浸润。
从深耕教学到传承文化,陈墨正带领着她的新生代学员们,从苏州出发,走向更远的未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冯秋红 臧磊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