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后再看《蛟龙行动(特别版)》,观众盛赞“高能量军事大片”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06 21:54:00
九三盛大阅兵中,新型无人潜航器、无人艇、无人布雷系统等海上作战“奇兵利器”亮点多,不少军迷这个周末特地走进电影院观看正在热映的《蛟龙行动(特别版)》,有网友称,在大银幕上看到潜艇、无人机等大国重器,蛟龙小队与潜艇小队协同作战,筑起保卫海疆的钢铁长城,“瞬间联想到阅兵场上人民海军‘纵横万里海疆,勇闯远海大洋’的英姿。银幕内外,同样的大国重器、同样的军魂传承,看得热血沸腾!”
影片近日还释出了全新制作特辑,解析影片视效摄制,当“拍不了”的深海实景要变成触手可及的银幕奇观,电影《蛟龙行动(特别版)》主创团队不断探索新方法,为观众打造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深海军事盛宴。这部军事战争巨制,不仅以突破性的视效技术还原了深海战场的真实质感,更凭借精彩的剧情与深刻的家国情怀,收获观众持续好评。
在电影《蛟龙行动(特别版)》的片场,主创团队对深海环境的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从不同水深的光线穿透效果,到悬浮颗粒物的分布密度;从海底水流的运动轨迹,到深海生物的游动姿态,这些日常不那么被人关注的细节,都成为团队日夜钻研的核心课题。为了让观众真正“潜入”深海,导演林超贤与团队依据不同深度海水的光线吸收与散射原理,从多个纬度还原海洋环境——例如在100-200米水深,能见度约为2.5公里;而到300-400米的深度,能见度降至约1.5公里,水体更加幽暗。
摄影指导鲍德熹表示:“林导一直强调,要让观众看到以往潜艇电影里没有的海底世界,不只是蓝色背景,而是有地貌、有层次、有生命力的深海战场。”为此团队翻阅海量海洋地质资料,结合实景搭建与数字技术,精心设计每一处海底场景,小到一块礁石的突出弧度,大到整片峡谷的险峻走势。为精准表现鱼雷在水中高速行进的轨迹,团队基于不同海底地形测试透视关系,在确保科学真实的基础上优化视觉冲击力。当潜艇在狭窄的海底峡谷中穿梭,每一次转向都与礁石形成惊险博弈,那种扑面而来的紧张感,正是团队“死磕”细节的成果。
令人惊叹的还有对深海光影的还原。拍摄副艇长出艇维修潜艇的戏份时,由于场景缺乏自然光源,团队大胆创新,从潜艇置景顶部高处打光,串联200个LED灯打造长达120米的巨型柔光阵,用“干拍湿”的方式还原深海环境,让水波的反射、光线的折射都栩栩如生,仿佛真的置身于几百米深的海底。鲍德熹直言:“这是我们以前从未试过的方法,但为了真实感,所有探索都值得。”
而影片中的“深海巨兽”——“龙鲸号”潜艇置景,更是团队匠心的结晶,剧组1:1打造了全长120米、宽11米、高16米的实体道具,再配合CG技术赋予其灵活的“生命力”。当“龙鲸号”在精心设计的海底地貌中游弋,钢铁外壳的厚重感、潜艇转向时的力量感,都被精准捕捉,让观众真切感受到大国重器的威慑力。
影片公映以来,口碑更如同深海中的“冲击波”,在观众中迅速蔓延——“每一帧都精致到身临其境!”一位观众分享道:“以前看潜艇电影,总觉得海底场景很模糊,但这部电影不一样——鱼雷对轰的轨迹清晰可见,潜艇穿梭峡谷的紧张感让人攥紧拳头,仿佛自己也在深海战场中。”还有观众点赞:“影片不仅技术顶尖,还有‘全人类和平’的大格局,这才是中国军事电影该有的样子!”
更有观众称,“看过阅兵后再看这部电影有了新感受,真的是高能量军事大片”。在片中饰演蛟龙小队副队长的杜江,也曾到阅兵现场观礼,亲眼目睹了大国重器亮相和受阅队伍英姿的他难掩激动:“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更好地传承抗战精神,通过电影这种独特的方式,将一代又一代的抗战精神传递给更多观众。”影片不仅以震撼的视效让观众大饱眼福,更凭借深刻的家国情怀点燃了观众的内心,让大家感受到中国军人的铁血与柔情,以及他们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