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奏响正义必胜的和平回响,民族管弦乐《和平之光》即将南京上演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18 20:46:00

金秋时节的中国,聚焦世界目光。见证盛世中国,阅兵盛典让全国人民情感共振一同沸腾。9月28日晚19:30,江苏大剧院将迎来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原创民族管弦乐《和平之光》。本场演出是“2025 紫金文化艺术节”系列演出之一。

“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振聋发聩。《和平之光》正是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委约青年作曲家李博,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而创作的力作。作品别出心裁地以古代军事家孙武的心路历程及其兵法思想为脉络,通过《存亡之道》《上兵伐谋》《百战不殆》《和平之光》四个乐章的起伏转折,深刻展现了中华民族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本场音乐会将由著名指挥家、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彭家鹏执棒,用激昂的旋律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感受千年兵法的现代回响。

苏州是孙武的第二故乡,是他建功立业、归隐终老之地,也是《孙子兵法》的面世之地。《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伟大的兵法著作,生动诠释了 “慎战”“不战” 的和平思想,在两千五百多年后的今天,诞生于苏州的《和平之光》,也因此具有了特别的时代意义。在“吴侬软语”与“金戈铁马”的交织中,《和平之光》的音乐画面层层铺展:急促的节奏如疾风骤雨,瞬间将观众带入战火纷飞的古战场,让人仿佛看到硝烟弥漫、战马嘶鸣;而江南丝竹的婉转音调则如潺潺流水,悄然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温婉景致。铿锵有力的节奏模拟练兵场的肃杀气氛,仿佛能感受到士兵们的热血与豪情;温暖明亮的和平主题则如同阳光般洒满音乐厅的每个角落,——这是中华民族千年不变的和平理念,亦是人类对永恒和平的深情呼唤。

面世以来,《和平之光》已在上海、苏州等多地与观众见面,获得观众与专家的高度评价。作品先后入围中宣部文艺局、文旅部艺术司、中国音协2025“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邀请展演,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展演,获评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江苏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资助项目等。而这一次,将是这部凝聚江南智慧与时代精神的匠心之作首度亮相南京,也将拉开苏州民族管弦乐团2025/26音乐季的序幕。

这将是一场音乐与历史的对话,一次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在这里,你可以领略中华民族千年兵法的智慧光芒,感受正义与和平的磅礴力量,聆听民族交响的当代声音。9月28日,江苏大剧院,让我们在《和平之光》的旋律中,一同走进《和平之光》的世界,聆听历史的足音,共同追寻永不褪色的和平梦想。

观众说

感动,是因为《和平之光》不仅有抒情柔美的音乐倾诉,也有包含较高演奏难度的激烈篇章。如此高质量的演出呈现,指挥家彭家鹏与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展现出对音乐的那份赤诚与对作品演奏细节的卓越追求是令人无比钦佩的。作为音乐创作者,我深深为之感动。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青年教师 徐可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和平之光》以丝竹为笔,着力宏观文明的当代诠释,化和平愿景为音乐语汇,编织出民族音乐守正创新的经纬脉络,诠释了当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上海音乐学院 李敏轩

《和平之光》构建了“新”的模式——“声场政治学”,它的“新”不仅在于技术与形式的创新,更在于其作品深处蕴含的“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这部作品已然跃出“民族管弦乐”的既有框架,成为文明对话的声学桥梁。作曲家以声为刃,用声音唤醒民众深藏的爱国血脉,铸就民族不屈的精神长城,使作品化作时代的火炬,为中华民族的高尚品格作出鲜活诠释。

——浙江音乐学院 李玉冰

《和平之光》以当代民族管弦乐为载体,将“和而不同”的美学智慧熔铸于音乐。作曲家灵活运用各色打击乐(如牛铃、木鱼、雨棍、弹簧管、水琴等)营造出了丰富的音乐氛围,却又不“刻意”求新,而是将大量传统语汇和当代作曲技法融会贯通,展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使听众能够听懂、能从音乐中体悟到生命情感的阐发。创新的基础向来就是传统,这种“以故为新”的创作延续了“中和”的美学思想,从“和”到儒家的“天下大同”,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上海音乐学院 周姿旖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