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娱

文化杂谈 | 七旬唐僧“转场”文旅,不能把“新舞台”看窄了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15 18:19:00

近期,罗家英、马景涛、翁虹等资深老演员,以《大话西游》《孝庄秘史》等经典影视剧中的角色造型,出现在各大景区与游客互动,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关于怀旧、生存与体面的讨论。然而,若简单地叹息他们的“过气沦落”,或点赞他们的“放下身段”,都未免失之片面。当熟悉的角色身影登上文旅景区新舞台,引发代际追捧,背后实则是一场文化记忆的当代续写。

经典之所以有生命力,在于它已超越角色本身,成为时代文化的符号和青春记忆的载体。罗家英的“唐僧”念叨着“Only you”,是90年代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符号;黎耀祥重现《义海豪情》中刘醒的坚毅,江华再演《九五至尊》里的雍正,翁虹复刻《春光灿烂猪八戒》中的猫妖造型,这些角色见证着TVB剧集的辉煌年代……如今这些经典形象“穿越”到了当下现实,通过即兴表演和互动,让游客沉浸其中,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文化消费模式——观众不再是被动观看,而是置身其中,与承载青春记忆的角色亲密互动。

从社交平台上刷屏的“明星再就业”场景,可以看到,他们的经典重现并非简单的“啃老本”,而是有了“老戏骨”在当下的全新演绎。郑国霖在西安千古情景区化身《隋唐英雄传》的“李世民”,通过即兴舞蹈、趣味台词与游客互动,复刻经典角色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幽默元素;‌‌71岁李国麟以“鸠摩智”造型现身斗舞,活力满满;67岁岳跃利在“老爷招亲”环节全情投入,用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将互动氛围推向高潮;79岁的罗家英再演绎唐僧,必然与20多年前不同,这其中既有岁月沉淀的智慧,也有对角色新的理解。正是这些不可复制的、充满烟火气的临场互动,让影视剧角色变得可亲可感,让经典真正“活”在了当下。老一辈游客在观看时既能回味角色原有魅力,又感受到了时光的流转变迁,而年轻一代则在互动中认识了经典。这种“娱乐休闲+文化熏陶”的双重体验,远比单纯的打卡拍照更有意义,而文化记忆则在此实现了“交棒”。

市场数据更是印证了这种沉浸式文旅模式的生命力:这类明星参与的沉浸式文化表演,可以快速聚拢人气,景区门票销量提升三成左右,年轻群体尤其愿意为“与帝王合影”、“参与剧情互动”等“可互动的回忆”买单。

近年来,文旅部门积极推动“经典IP+地方文化”融合发展,“明星景区再就业”的热潮随之兴起,不仅刷新了游客的出行体验,也深刻揭示了文旅产业迭代升级的新路径。从乌镇的“全员NPC”沉浸式剧场,到开封“王婆说媒”的互动出圈,景区不再仅仅依赖山水楼阁吸引目光,明星景点也不再局限于荧屏形象。游客所追求的,早已不再是“看一眼”的浅层观光,而是“玩一场”的沉浸参与。文旅行业正经历着一场从“静态观赏”到“动态参与”的转变。这一转变,精准回应了年轻群体对“深度融入”与“社交共鸣”的核心诉求,也在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沉浸体验之间,架起了一座可触可感的连接之桥。

所以,当我们看到老演员重披戏服,穿梭于景区之间,不妨以更开阔的视角看待。这不仅是个人的职业选择,更是一种生动的文化实践——我们共同的青春记忆,正在最具烟火气的文旅场景中,被持续地“续写”与“更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