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评紫金 | 《小白杨》:非遗“破圈”,淮剧碰撞锡伯族西迁节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19 13:59:00
淮剧与锡伯族西迁节同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和谐碰撞,共同书写“小白杨”精神。作为2025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舞台展演剧目,由江苏省淮剧团创排的淮剧《小白杨》18日晚在江苏大剧院戏剧厅精彩开演,以艺术之名,深情讲述援疆历程中的故事,颂扬扎根边疆、倾情奉献的无私精神。
一代又一代的援疆人从伊犁河边走过,留下了棵棵挺立的白杨树,也留下了无数动人的故事。“你好,我是苏晓光,援疆儿科医生!”初到新疆察布查尔,苏晓光便遇上了锡伯族产妇早产的紧急状况,她不顾自身安危,坚持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为婴儿做人工呼吸,救下了窒息的早产儿,关弘泽、佟佳夫妇为感谢苏医生,为孩子取名“关苏医”。自此,苏晓光的人生与察布查尔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白杨》是一部融合了苏伊两地文化精髓的匠心之作,以援疆医生苏晓光受朴实的家国情怀感召而主动申请来到边疆、被感动并真诚融入,而一次次踏上边疆、倾心奉献的动人经历为主线,不仅展现了所有扎根边疆、为新疆建设发展努力付出的各族干部群众对国家深沉的爱与对边疆建设的热忱投入,更深刻诠释了“小白杨精神”——坚韧不拔、向阳而生,以无私的付出照亮自己,温暖他人。
淮剧,这一古老而优美的艺术形式,以其婉转的唱腔和深情的演绎,诉说着人间的悲欢离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人民的智慧。而与其他淮剧作品不同, 淮剧《小白杨》不仅充分发挥了淮剧艺术的剧种特色,还创新地融入了新疆地域特色、民俗风情,增强了剧目艺术感染力。锡伯族西迁节,是锡伯族同胞对英勇先辈的缅怀,对坚韧不拔精神的传承,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他们用歌舞、仪式,展现着民族的自豪与担当。
而当淮剧与锡伯族西迁节相遇,优美的淮剧唱腔与锡伯族传统民间舞蹈“贝伦舞”在同一舞台呈现,它们碰撞出的不仅仅是艺术的火花,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小白杨精神。小白杨精神,象征着坚守、奉献与顽强。正如淮剧艺人对传统艺术的坚守,锡伯族同胞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他们都如同小白杨一般,深深扎根于土地,无论风雨,始终屹立不倒。
看完《小白杨》的观众都有自己的深切思考,或许人人心中都有一棵“小白杨”,或许它是儿时种下的种子,或许它是人生旅途中不期然的遇见,然而,它昂扬挺拔、向光而立的身姿总会给我们神奇的力量。
实习生 雍茜如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