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题词到写短文缅怀吴健雄,杨振宁到访东大的台前幕后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19 18:20:00
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去世,引发众多网友深切悼念。现任东南大学机关党委书记的陆挺,在任职东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主任、吴健雄学院党总支书记期间,多次策划并参与了杨振宁到访东南大学的相关活动。在他心目中,杨振宁先生平易近人,既有大学者的风范,又有普通人的温情。
陆挺告诉记者,2000年以前,有据可查的,杨振宁先生首次到访东南大学的时间是1989年12月,当时他到访东大,参观了生医、物理系,出席首届“亿利达”颁奖大会;2000年之后,杨振宁多次应邀到访东大,尤其数次参与由华英文教基金与东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心联合主办的“华英文化系列讲座”。
采访中,陆挺向记者展示了一幅字:建设创新基地。那是杨振宁在2000年10月29日应邀到东南大学讲学时所写。“因为时近百年校庆,这是杨振宁专门为东大题写的。”陆挺解释说。
杨振宁生前多次谈到创新。他曾说,许多人理解的创新,往往倾向指科技领域中的发现和发明,“可事实上科技之外的创新同样非常重要”。2009年4月19日,杨振宁在扬州大学演讲时,曾阐述了他关于创新的精辟见解。他说,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GDP翻了5番,“先富论”的观念创新就是动力。杨振宁深有感触地说,这个创新改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对于整个世界的未来,其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而从他题写的这幅字,可以看出杨振宁先生对东南大学寄予的厚望。
让陆挺印象深刻的还有2006年10月杨振宁为“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揭牌。据陆挺介绍,东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心成立于1996年,是东南大学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机构,该中心自1998年起累计举办超1500场“人文大讲座”,费孝通、杨振宁、韦政通、张艺谋等600余位国内外学者及艺术家都曾受邀登坛开讲。2003年,该中心获批成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但一直没有揭牌。2006年10月,“第二届华英文化系列讲座”揭幕,10月30日,杨振宁受邀前来演讲。在演讲开始之前,校方郑重邀请杨振宁、翁帆为该基地揭牌。
在揭牌仪式结束后,杨振宁为大家带来一场《我的生平》的讲座。这次讲座最后环节回答学生问时,杨振宁谈到了中国教育问题。杨振宁说,“从对本科生的教育跟对社会的贡献这两个方面看,中国一般的大学是非常成功的,比美国的平均的大学成功”,“今天的中国大学对于今天中国社会的贡献比美国最好的大学,比如说哈佛,比如说普林斯顿对美国社会的贡献来得大。这个其实是很显然的一件事情,因为中国是在一个从零开始向上,这个里头所需要的人才非常之多。这些人才哪儿来的呢?就是这些大学所训练出来的。美国是要给已经很稳定的,发展了很多年的,所以他,当然哈佛大学他的毕业生,普林斯顿的大学毕业生对于美国社会有贡献,可是他这个贡献的重要性在美国的历史里头不能够跟中国大学的学生贡献来比”。
“而对于为什么中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在本土上有得到诺贝尔奖金的”这一问题,杨振宁不认同“是因为中国教育体制不对”这个观点,他说,“很多人在批评清华、批评北大,说你清华北大每年每个学校拿了18亿人民币的经费,怎么你就没做出世界第一流的工作?您应该这样看,美国每一年对于科技发展所做的投资,而且这个投资又乘上50,因为这不是一年两年而是50年的工作,把这个50年乘上每年的投资,你要把这个拿来跟18亿人民币比,这个18亿人民币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换句话说,就是最成功的、前沿的科技工作是不能够一天两天急于求成的,需要有传统的,需要有大量的经费的支持”。
但杨振宁的这一即席回答被断章取义传播开来,一度引发很大争议。后来东南大学报根据录音整理,将问答完整整理出来发表,这才消解外界误传。
在2008年10月,杨振宁再次受邀前来参加“第四届华英文化系列讲座——大师系列”,在大礼堂为师生做了一场题为《物理学的诱惑》的精彩演讲。让陆挺记忆犹新的是,活动期间,杨振宁先生遇到了叶嘉莹。据他回忆,“杨先生和叶先生见面甚是高兴,当时我们就在旁边。两人互相寒暄,大家才知道他们是认识许久的老熟人。”后来陆挺才知道,叶先生曾说杨先生是她的“半个同学”。为什么是半个呢?因为她念的小学名为“笃志”,和杨振宁的“崇德”是一个教会办的,是兄妹学校。杨振宁在南开大学庆祝七十大寿时,叶嘉莹致辞时开玩笑说:“今天来的都是物理学家,而我是学中文的,那我就和杨先生认半个同学吧。”
在当天晚宴上,叶先生和杨先生谈兴很浓,纵论古今,让陆挺感到,他们的交谊之深,科学与人文的交融之美,尽显其中。
陆挺告诉记者,杨振宁最后一次参与东南大学举办的活动应该是在2022年的吴健雄先生110周年诞辰纪念会。当时,陆挺早已卸任文化教育素质中心主任一职,改任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党总支书记。他知道杨振宁已百岁高龄,应邀到场已不现实。在请台湾著名科学文化学者、《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吴健雄》的作者江才健先生出席吴健雄先生110岁诞辰纪念会的同时,陆挺希望江才健先生能居中联络杨振宁,看是否能请杨先生以视频形式参与活动。
江才健同杨先生联络后,杨先生很快回了信息,表示会写一篇短文,请江才健替他到场宣读。江才健回忆说,“不久杨先生就发来用电脑打出的短文,我想了一下,觉得这个文章也许有些历史意义,于是再联络杨先生,请他让秘书把短文印出来,也请杨先生在上面签名寄来给我。”后来,江才健将这篇短文带到吴健雄先生110岁诞辰纪念会的现场,宣读后将原件赠送给了东南大学。文章很短,杨振宁写道:
1956年夏,吴健雄组织了一个实验组,开始研究CO-60衰变中左右是否绝对对称,当时整个物理学界都认为,左右当然应该绝对对称,所以她的实验就变成了大物理学家如Pauli、Feynman、Bragg等冷嘲热讽的对象。
吴健雄为什么有勇气去做一个大家都认为无希望的实验?是否希望侥幸发现左右并不完全对称?我认为不是!这不是她做人做事的态度。她认为CO-60是否左右对称是原则性的基础问题,当然绝对应该去研究,不计后果!这是她的过人之处。
杨振宁 2022年春
陆挺感慨,杨振宁先生多次到访东大,以其渊博学识启迪后辈,以远见卓识播撒科学火种,更以“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的赤子之心,践行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盼。那些关于治学、探索与家国的谆谆箴言,早已融入东大的精神血脉,成为师生心中永不褪色的科学记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