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南京携手听昆曲,许倬云说杨振宁“老而不失童心,聪明而没有凌人之势”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19 20:59:00
10月18日,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而就在两个多月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于美国离世,享年95岁 。这两位跨界泰斗也有一段交集:许倬云生前爱听昆曲,在南京兰苑剧场也曾留下他与杨振宁并肩看戏、同昆丑名家笑谈的身影。
2010年左右,许倬云先生曾经陪着杨振宁和翁帆来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兰苑剧场看戏,采访中,昆丑名家李鸿良还记得当时演的是《西厢记·游殿》,演出后一起合影留念,美好的回忆历历在目。“我们昆曲和杨振宁夫妇结缘,还是因为许倬云先生。一共演了两则戏,我是第二则,看完之后他们就向我表达了对昆曲的喜爱。杨振宁先生就说,原来许先生和太太这么喜欢昆曲的丑角戏,是有道理的,文化人的段子非常有品位。评价挺高,弄得我有点不好意思。”
《西厢记游殿》讲述的是书生张珙上京应试,途经普救寺,和尚法聪陪他畅游僧院佛殿的这一段经过。李鸿良介绍说,在各种版本《西厢记》之中,“游殿”都是占据篇幅很小的,但却被昆剧舞台放大到今天这样最长可达一小时的内容,成为南昆丑角行当的代表剧目,原因在于这段表演很有特色,它可长可短,根据观众不同而相应组合。究其具体情节,穿插有各种各样的段子和包袱(即笑料),经不断筛选淘汰,现在留下的都是十分有文化、有格调的文人包袱。
从观众角度来看,这折戏的唱段并不多,换言之即是有大量的说白,这就需要付丑有过硬的语言表现力,才能让观众耐着性子听这一生一丑在舞台上“絮絮叨叨”,还能把一座在舞台上并不真实存在的普救寺想象出来,而且还逗得观众时时大笑。这就是能“无中生有”和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戏曲舞台。
许倬云曾介绍跟杨振宁的交往,当时中美关系一松动杨振宁就回国了,从此他就没有断绝过和国内来往的关系,而他也很助力,很努力地要把美国现代物理学研究的情形引介到国内,帮助国内学者们理解。“我很幸运,跟杨先生一起,帮助余纪忠先生设立华英文化教育基金会,目的是帮助大学的教员,不仅物理,而是各科系的人,愿意出国做短则半年,长则一年的进修。”许倬云说,“我跟杨先生在这个工作上每年碰面一次。除了我们对各校讲演之外,我也有机会向他请教,后来我俩在香港中文大学做访问,就会一起喝茶聊天,我对他钦佩有加。”
许倬云曾说杨振宁“老而不失童心,聪明而没有凌人之势,他将专门的学问做到了巅峰,而且对一般事务非常了解,最要紧的是,他对像我这种年纪的后辈完全是坦诚相交,我跟他谈话如坐春风。”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