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察|有了新的快乐源泉,“冰墩墩”之后火了“大湾鸡”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3 16:00:00
十五届全运会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未开赛便以“大湾鸡”昵称引爆社交平台,话题阅读量破30亿,限量周边1分钟售罄。
这一“自带岭南烟火气”的形象,已超越赛事吉祥物范畴,成为现象级文化符号。其爆火是文化根脉、童真密码与活力突围的共振,既折射文化自信,更击中当下社会情感需求。
其走红源于官方设计与民间解读的碰撞。原型为中华白海豚,因圆润造型被广东网友戏称为“大湾鸡”。“鸡”与“吉”的谐音契合岭南求吉民俗,浪花鸡冠、港珠澳大桥纹样及11色象征湾区11城的巧思,让其成为湾区一体化符号。
设计负责人“无奈”笑称,选白海豚本想避“被吃”,却被调侃成“白切鸡”。从“冰墩墩”到“大湾鸡”,追捧是爱国情怀与地域认同的流露。抖音数据显示,相关话题播放量超3.5亿,网友玩梗助推热度扩散。
文化认同是根基,童真唤醒是核心密码。社交平台上,13-16岁武校少年扮演的“大湾鸡”摔跟头秒弹起、翘脚转圈,憨态摆脱程式化。厚重人偶服内,少年们顶闷热反复练习,用汗水赋予其生命感。用力过猛甚至晕倒,玩偶服里藏着大家投喂的零食,让人一边被萌翻一边心疼,快节奏生活中,成年人被这份鲜活唤醒童真,追捧背后是对纯粹快乐的重拾,让吉祥物成全民“精神玩伴”。
更关键的是,它打破赛事“严肃滤镜”。以往全运会的竞技激烈与仪式庄重让大众感到有距离感,而“大湾鸡”的野趣演绎,让赛事变“可亲的狂欢”。少年活力注入人情味,拉近与“全民全运”的距离,热度带动周边热销。
“大湾鸡”爆火,是对时代情绪的精准呼应。它让文化自信有了具象载体,让成年人在童真中找到出口。从“冰墩墩”到“大湾鸡”,扎根文化、贴近大众情感的符号,传递体育精神与文化魅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视频剪辑 戴哲涵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