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观众感官极限”的《狂野时代》,能“狂野”起来吗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9 20:08:00
拿下第7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特别奖”的电影《狂野时代》,本周末即将登陆全国院线。导演毕赣,主演易烊千玺、舒淇,这样的创作组合,自官宣起就持续引爆话题与期待。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该片预售4天的票房已破5000万。记者在购票平台查询发现,南京多家影院的《狂野时代》场次已显示“满座”。更有影院经理向记者透露,近期不断有粉丝前来咨询包场,“热度比预想中还高”。
从《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到如今的《狂野时代》,毕赣一直是中国导演中那个“最会造梦的人”。有人爱他如梦如幻的镜头语言,也有人直呼“看不懂”“太文艺”。但不可否认,他每一次出手,都在挑战电影表达的边界,也挑战观众的理解极限。
两部前作都以凯里为背景
堪称早期“电影+文旅”融合典范
很多人因为毕赣知道了贵州凯里,《路边野餐》和《地球最后的夜晚》都扎根于毕赣的家乡凯里。电影里那潮湿的隧道、破败的诊所、昏黄的台球室……至今仍有影迷前去打卡。
2015年,当时26岁的毕赣凭借长片首作《路边野餐》一鸣惊人,获得第6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的“最佳新导演奖”。
该片2016年暑期档上映,豆瓣分高达8.0。其中一段42分钟的长镜头很惊艳,粗糙却奇幻,男主角陈升穿越过去与未来、现实与幻境的奇妙旅程,也让观众仿佛在虚实之间穿梭。同时,陈升以贵州方言娓娓道出诗句一般的旁白,在不经意间又打破了电影的真实感,更添一层朦胧与神秘。
赞誉的观众认为,《路边野餐》是“毕赣对私人记忆的诗意回溯与朦胧追寻”,称赞其展现了“新魔幻现实主义的魅力”,并感叹“在千篇一律的院线片中,能看到如此不一样的生命经验实属难得”。不过,也有部分观众批评影片“空洞造作”“文艺腔过重”。
然而,毕赣第二部长片《地球最后的夜晚》却因为“一吻跨年”的宣推,成为中国电影营销史上一个绕不开的案例。
影片由汤唯、黄觉等主演,继续以凯里为叙事背景,讲述一个男人在12年后为故友复仇的故事,依然延续了非线性叙事与梦境般的长镜头语言。该片成功入围戛纳电影节,并获得影迷好评,尤其是那段60分钟的沉浸式3D长镜头,被不少人称为“年度最梦幻观影体验”。
然而,影片于2018年12月31日上映时,片方打出“一吻跨年”的浪漫营销牌,吸引大量情侣观众购票。结果很多人观影后大呼“被骗”——因为这根本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爱情片。影片在首映日狂揽2.64亿元票房后,口碑迅速崩塌。截至目前,其豆瓣评分仍停留在6.9分。
《狂野时代》预售火爆
“很难简单描述”拉满期待值
2025年,毕赣带着《狂野时代》回归,再度以独特的电影语言震撼国际影坛,也又一次引发评价两极。
这一次,他离开熟悉的凯里,把故事背景设定在2068年,以“人类不再做梦”的近未来科幻世界为背景,讲述唯一沉迷梦境的“迷魂者”(易烊千玺 饰)与能看清幻觉的“大她者”(舒淇 饰)跨越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五重感官的世纪幻梦之旅。
影片延续毕赣标志性的迷幻风格,仍包含一段30多分钟的长镜头,类型横跨科幻、黑帮、默片与文艺,被网友形容为“难以简单描述”,每个章节都在挑战观众的感官与理解极限。
今年戛纳电影节上,《狂野时代》入围主竞赛单元。全球首映结束后,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但也有部分观众在放映中途离席。奖项方面,影片已先后斩获戛纳电影节“特别奖”与第3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艺术贡献奖”。近期,主演易烊千玺又荣获金鸡奖“最佳男主角”,他在片中一人挑战多个角色。这些都拉满了影片的期待值。
记者看到,11月16日,《狂野时代》开启了预售,截至11月19日,预售票房已破5000万,首日排片占比达到43.3%。对一部文艺片而言,这样的数据堪称亮眼。
南京多家影城排片经理向记者证实:“确实卖得好,来咨询的观众也不少。”
记者还注意到,不少影城针对《狂野时代》推出了特殊场次,如“见字如面”仪式场,一经推出便迅速售罄。据悉,该场次不仅会提供限量周边,还为观众打造沉浸式的五感体验,此类场次覆盖全国近百家影院,成为影迷粉丝热议的焦点。
此外,各大购票平台也同步推出了“云包场”自助服务。数据显示,已有不少网友自发包场《狂野时代》。
【多说一句】创作本身,就是一场“狂野冒险”
纵观毕赣的三部长片,梦幻与现实的界限始终模糊。如果说《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将真实生活演绎得如梦如幻、虚实相交,《狂野时代》则直接将“梦境”作为叙事主体,成为电影独特的展开形式。
但艺术电影终究不同于商业片,更注重导演的艺术表达、探索独创性以及表演上的挑战,有一定的欣赏门槛。戛纳电影节评审团主席朱丽叶·比诺什为《狂野时代》争取“特别奖”时也坦言,虽然自己不能完全理解影片中的全部表达和潜台词,但是依然被作品的魅力所吸引。而这或许正是毕赣电影的魔力所在——即使不能完全理解,你却无法否认那种令人沉醉的独特美感。
在戛纳这样成熟的电影市场,毕赣的作品仍能引发激烈争议,这本身就证明了他的独创性与艺术价值。
而创作本身,就是一次狂野的冒险。
文 | 视频 实习生 荀子涵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