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泪化解千年执念,小剧场丹剧《白蛇·泪落金山》破圈首演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24 15:46:00
11月23日晚,作为2025紫金小剧场戏剧展演活动的首场演出,丹剧《白蛇·泪落金山》在紫麓雨花梦想剧场精彩上演。一个前所未见的“白蛇故事”——白素贞穿越时空,与转世为剧作家的许仙、化身电影明星的青蛇、作为法海后人的小沙弥重逢。
对传统经典“白蛇传”进行创新解读重构之外,该剧还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让经典故事与当代情感困境产生共振,充满实验性探索,收获年轻观众火热好评。
剧目以雷峰塔倒后,沉睡千年的白蛇踏上前往镇江金山重溯前世心路之旅切入,讲述了1924年,雷峰塔倒塌,白素贞苏醒,前世记忆历历在目,心中不平之念难消。雷峰塔的当代守塔人小沙弥引白素贞前往电影《白蛇传》剧组,却意外与化身电影明星蔓青的青蛇、许仙的今生——剧作家忘红尘重逢。四人排练忘红尘新作的剧本,白素贞饰演青蛇、蔓青饰演白蛇、忘红尘饰演许仙、小沙弥饰演法海,在真假错位、戏中戏外之间,四人对“情”与“执念”,有了新的感悟,共同编织了一段跨越时空的传奇。
丹剧《白蛇·泪落金山》由优秀青年剧作家俞思含编剧,优秀青年导演戎兆琪执导,国家二级作曲邓彬担任作曲,并汇集了众多江苏青年艺术人才加盟合作。同时,本着传承发展丹剧艺术的宗旨,首次启用平均年龄17岁的四位丹剧新生代青年演员史芬闺、束媛、汤佳钰、张梓扬担任主演。
“这部剧并非简单复刻爱情悲剧,而是借’跨越千年的重逢’探讨’执念与和解’这一现代命题。”编剧俞思含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部剧最大的“新”在于对传统IP的现代解构,是在经典故事的基础上做出的探索,选择了1924年雷峰塔倒塌这一历史节点,让沉睡千年的白素贞苏醒,并闯入电影《白蛇传》的拍摄现场。她特别提到核心意象的转变:“我们将’水漫金山’的滔天恨意转化为’泪落金山’的自我觉醒。白素贞的落泪,标志着她从’妖’到’人’的蜕变——真正的成长不是推翻雷峰塔,而是放下心中执念。”
导演戎兆琪则向记者强调,这部剧不是对传统“白蛇传”的简单复刻,而是一部“后传”:“我们从’爱情需不需要欺骗’这个问题开始头脑风暴,构建了一个完全创新的故事。只有白蛇和青蛇是原角色,许仙已轮回转世,小沙弥是法海的第二十代守塔人。”
该剧对经典人物进行了彻底的当代解构。白素贞不再是悲情符号,而是经历从“为爱牺牲”到“自我觉醒”的现代女性;许仙褪去“负心汉”标签,成为一个会恐惧、会坚守的真实凡人;青蛇化身民国明星,用757年的等待诠释“清醒的守护”;法海的后人小沙弥则以轻松调侃的语气,对祖辈“替天行道”的执念进行反思。
“我们不想重复刻板印象。”戎兆琪表示,“每个人物都困于自己的执念,这种设定更贴近现代人的情感逻辑。”
此外,“戏中戏”结构的巧妙运用,也是该剧一大艺术特色。导演戎兆琪表示,小剧场不是小的剧场,而是具有实验性特点,所以该剧大胆采用戏中戏的嵌套结构,让演员在现实与戏剧、前世与今生之间自由穿梭。这种跳进跳出的叙事方式,在传统戏曲中颇为罕见。
他还透露,创作团队在保留丹剧传统唱腔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戏剧的表演方法和音乐元素,“我们在伴奏中加入电子音乐、流行音乐,在表演上借鉴西方戏剧的内化表达,但始终保持着戏曲的韵味。这种’守正创新’的尝试,让小剧场戏曲既传统又时尚。”
谈及该剧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导演和编剧都展现了相当的信心。 编剧俞思含认为,“白蛇传”是国民IP,但这部剧用当代语言讲述,剧中人物面临的执念、抉择、成长,都是现代年轻人正在经历的情感体验。导演戎兆琪补充说,小剧场的形式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我们不仅有时空交错的创新叙事,还有年轻演员充满活力的表演,再加上现代舞美技术的加持,这些都能让年轻观众感受到传统戏曲的全新魅力。”
据悉,本届紫金小剧场戏剧展演将持续至12月28日,共有15部剧目轮番上演,涵盖话剧、戏曲、音乐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为南京观众带来一场戏剧盛宴。《白蛇·泪落金山》的成功首演,不仅展现了青年戏剧人的创造力,也为传统戏曲的当代转化提供了新的范本。
文 | 视频 实习生 荀子涵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