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扬子时评

治理“影子厨房”乱象,监管新举措要加快形成合力

来源: 封面新闻

2025-03-13 00:00:48


□蒋璟璟

近日,涉及“影子厨房”的餐饮问题,再次引发网络热议。2025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刘素英针对网络订餐安全问题提出具体建议。刘素英建议,从国家层面填补网络餐饮监管法律法规空白,完善对“无堂食”外卖等新兴经营形态管理要求,建立市场监管、发改、农业、检验检疫、商务等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完善跨地区和跨职能部门合作机制,巩固网络餐饮安全管理全链条监管。(澎湃新闻)

外卖领域的“影子厨房”,此前已一再曝光。大体说来,这些“影子厨房”是指“没有门头”、不提供堂食的外卖配送中心。没有大堂,只有“厨房”,或者说只是象征性摆几个桌椅“装装样子”,这样的餐馆,其生产方式、经营模式迥异于传统的餐饮服务者。从现实反馈看,此类“影子厨房”,确乎存在着更高的食品安全隐患。在被披露的一些案例中,其后厨的脏乱差,简直令人瞠目结舌。对这一特殊的餐饮业态加以规范,各方其实一直在探索更为高效可行的方案。

相对而言,可以提供堂食的餐馆,由于线下客人的光顾,都有着较大的动力来维持相对较好的卫生环境和制餐品控。大堂与后厨,其实构成了一个一体性的经营空间。大堂食客的“印象”“评判”“反馈”,会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后厨保持基本的职业规范。与之相较,“影子厨房”则完全是线上走单,顾客和商家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并不是相接的而是分离的。所以,顾客并不会对商家形成可靠的“直观印象”,商家并不会感受到消费端的压力。

“影子厨房”,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小作坊式厨房”“暗箱厨房”。我们知道,外卖佣金抽成不菲,很多餐饮商家都是将外卖作为“闲时的补充”而非“主营业务”。由此可想而知,某些自一开始就只做外卖的“影子厨房”,在极致控本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下,会作出何种偏激的选择?从现实案例看,很多影子厨房都是选址在偏僻、破旧的铺面甚至民房内,其制餐空间、排污设施、卫生硬件都简陋至极,凡此种种,都埋下了极大的风险。

治理“影子厨房”乱象,监管部门和头部平台,此前已经在不断探路。比如说,开启了线上化的“明厨亮灶”,让镜头监督来补全“堂食顾客”的缺失。再比如,发展“外卖骑手食品安全监督员”,让取餐的骑手当“食品安全吹哨人”。而我们期待着,这些开创性、局部试水的新举措,能够进一步形成合力,并通过更高层级的规范来加快其普及化。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