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扬子时评

光明时评:四川话微短剧引热议,带来什么思考?

来源: 光明网

2025-04-13 23:28:28

最近,一部四川话短剧《家里家外》走红出圈,引发不少关注。据媒体报道,该剧上线3天在红果短剧站内播放量破10亿,全网话题量破40亿。在剧里,女性互助、亲子关系、夫妻相处等母题被掰开揉碎在市井生活的幽默与温情下,有网友评论说,“这才是真正的家庭生活,笑着笑着就哭了”。

在不少传统短剧偏向以悬浮情节、制造冲突来牵动观众情绪时,《家里家外》反而摒弃了套路化叙事,以更深的情怀和更高的格局捕捉着普通人生活中的微光,凭借温情年代剧的形式让故事落到了真实的土地上。

从之前以“手撕渣男”“豪门逆袭”为标签、以“三分钟一个高潮”为节奏的土味爽剧,到如今被广泛传播的《家里家外》,这不仅仅是微短剧传播样态的改变,也是行业从流量驱动向价值驱动的转变——观众不再满足于去单纯地寻找感官刺激和情绪刺激,也在这些碎片化的娱乐中期待着一种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愿意为那些能够照见自身情感的作品驻足。

这也带来一种思考,微短剧的用户与长剧、正剧的用户其实并不是割裂开来的,不同爱好的用户共同生活在同一视听内容的覆盖下。而在这共同的覆盖下,微短剧要想实现跨界甚至是破圈,就必然要离人们的生活更近,离大家正在思考的话题和情绪更近。这就意味着,微短剧的发展必然要逐渐向精品化的方向靠拢。

这种精品化,与我们熟知的爽感特点并不相悖,因为这本身就是微短剧能被人们看到的内核逻辑所在。但微短剧所追求的爽感,是否一定要通过高强反转、夸张表演和土味剧情去呈现?答案或许不尽然。以轻量化叙事去激活更广泛的故事资源,以竖屏美学去呈现更多清新质朴又兼具质感的优秀作品,或许才能渐渐撕掉人们“短剧羞耻”的标签,让微短剧以更规范的样态深入人心。

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微短剧的用户规模达6.62亿人。这条内容消费的“新赛道”,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喜爱。在关注度就是生产力的背景下,微短剧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业价值必然需要得到正向的引导,而每一个内容生产者也都应该有精品化、规范化制作微短剧的行动自觉。

自去年以来,广电总局深入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微短剧里看品牌”等创作计划,不仅带来了高质量的内容供给,也让微短剧在更大范围内赋能千行百业,为各行业的发展注入独属于微短剧自身的新活力。

艺术的魅力,在于创新。今天我们谈起微短剧,能形容它的标签已经越来越多,而这也是一个文化业态想要长久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特质——足够精彩也足够丰富。因此,微短剧的精品化发展不应只是昙花一现,要以快抢占先机,也要以慢去沉淀内涵。

责编:李佳琦  编辑:岳沛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作者:邢妍妍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