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快评 | 帝王蟹这道“附加题”能不能做? 不应该把选择权和鼓励助长画等号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05 16:26:00
近日,南京大学九食堂尝试新菜品,为同学提供了多种平价海鲜,其中一只帝王蟹引起了舆论广泛讨论。通常来说,食堂丰富菜品都会引人艳羡,还会被称作“别人家的食堂”,但为何南大的这一只蟹却引来争议?有声音认为,昂贵食材的高消费不应该出现在校园中,也有人认为,增加选择的尝试并无不妥。帝王蟹这道“附加题”食堂能不能做?笔者认为,不应该把选择权和鼓励助长画等号。
毫无疑问的是,高校食堂确实应该把提供物美价廉、营养健康的餐食作为努力方向,在这张必答题的“考卷”上南大做得怎么样?笔者了解到,南大校园内一直在提供多种低价餐、免费餐,甚至为了方便早课学生将餐车开至校门口,生日、节日各种美食福利不断,也多次被广泛报道,可以说是交上令人满意答卷的。南大校园近日推出的不仅是帝王蟹、波龙等海鲜,也提供烧烤等平价美食,可以说既有“珍馐”也有“小摊”,有学生评价“南大也是好起来了”,说明在认真地拓展美食多元化。试卷若能拿满分,何尝不能做做附加题?选择权扩大的是边际,与核心业务的进步可以说是促进关系,可以说并行不悖。
笔者发现,不少反对意见都认为,校园里出现高档海鲜容易形成攀比,助长奢靡之风,这种推论值得理一理。首先,帝王蟹卖得贵不贵?简单的比价便可以判断,999元免费加工的价格,比某些以物美价廉著称的超市里还要低不少,鉴于该档口是学校引入的市场化商家,这种让利也无可厚非。其次,帝王蟹算不算奢靡?这个标准可能因消费水准而异,但考虑到分食的因素,人均200至300元虽然有些小贵,但也还不至于浪费。
第三点也是问题的核心,提供选择权是否意味着鼓励和助长?笔者认为,喜欢美食本是正常的口腹之欲,这种行为本身无法定义其性质,背后的动机和语境才是根源,只有把消费本身符号化、贴上标签,才是构成攀比和奢靡之风的核心。一所大学的校风学风是由师生践行的价值追求、学术传统与精神气质所定义,不会因为消费了一道大菜就礼崩乐坏。
九食堂的这个档口只是南大上百个提供餐饮的窗口之一,一只帝王蟹只是数百中选择之一,于同学它是一种“体验价值”,于网络空间却成了一种“符号价值”。可能绝大多数师生的一日三餐照旧,不受半分影响,但却又因此被迫集体接受道德凝视,这种视角不同引发的曲解和放大,实际上挤压了师生本该享有的自主选择空间。服务创新如果止步,活力和温度也会蒙尘,受损的也只是生活在校园里的人,将选择权交给师生们,是最优解。
既能探索疆界、丰富体验,又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一所学府教书育人传达的精神之一,在食堂的餐饮服务中亦是如此。
评论员 刘浏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