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根脉润童心,镇江博物馆书写馆校协同思政育人答卷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08 17:35:00
在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时代浪潮中,镇江博物馆以“文化根脉·思政之光——镇江博物馆大思政课馆校合作项目”为依托,为青少年思政教育开拓新路径。作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镇江博物馆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馆藏资源,成为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键阵地。该项目以文化指导师为纽带,将馆藏文物资源、红色资源以及镇江历史文化资源巧妙转化为生动的思政教育素材。
“博物馆里的思政课”场馆参观学习
打破壁垒:沉浸式体验,全方位育人
本项目打破传统教育壁垒,通过每月一主题、一周一活动的节奏,打破传统教室边界,将博物馆的文物资源转化为思政教育“活教材”。青铜器上的铭文、革命文物中的家书、非遗展品里的匠心,均成为具象化的教学案例。开展博物少年爱场馆和红色教育爱场馆活动,设计“五个一”参观路线,并结合导览、问答、任务卡探索等环节,强化学生知识理解。此外,推出多条研学精品线路,配套镇博特色研学包,深受学生喜爱。博物馆还将流动展板及复刻文物模型、网红文创送进学校。在此类沉浸式场景和体验中触摸历史肌理,学生将抽象的家国情怀、文化自信转化为可感知的体验,让传统文化与思政理念入脑入心。
革命斗争史展览进校园
出版青少年教育案例
创新模式:合作版图持续拓展,思政教育提质增效
积极与本地大中小学探索常态化合作,并签订共建签约授牌。大中小学校的加入,进一步壮大了合作阵营。通过“课程共建、师资共育、活动共办”机制,文化指导师团队与学校教师协同开发专题课程如“镇江近代风云”“运河文明溯源”,设计“文物探秘”“角色扮演”“考古研学”等互动环节。依托重要时间节点,双方开展爱心义卖、创意集市、艺术展演等活动,为青少年打造多元文化体验平台。这种跨学科、跨领域的教学模式,既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又提升思政教育的鲜活性与实效性,破解传统说教式课堂的局限性。通过多元化形式探索形成博物馆与学校之间可复制、可推广的馆校合作模式。
思政课程进校园
红色展演活动
服务成效:影响力与教育功能双提升
该项目入选“江苏省馆校合作优秀案例”,获省市级媒体广泛报道,极大提升了博物馆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目前,项目已覆盖学生2万余人,惠及特殊学生800人次,成功拓展了博物馆教育功能。文物资源通过创新形式得以活化利用,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发展。项目还为博物馆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研究与实践经验,有力推动了博物馆可持续发展。
未来,镇江博物馆将持续优化课程与活动,扩大合作范围,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文化根脉 思政之光”照亮更多青少年的成长之路,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
通讯员 张玲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天圣
校对 朱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