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课堂学本领,基金博物馆探奥秘!扬子晚报携手苏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启“知识探索之旅”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27 00:37:00
7月23日至24日,由苏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与扬子晚报小记者工作室联合打造的“红领巾小记者”活动顺利开展。活动以中华传统美德“学讲研传”为主线,学习新闻采写技巧,探索金融奥秘。在这两天里,课堂上的思维碰撞与博物馆里的历史探寻交织,让孩子们在新闻与金融的世界里收获满满。
新闻课堂练技能,互动采写乐趣多
7月23日下午,新闻采写基础课上,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工作室主持人须宇宁用一连串问题点燃课堂。“大家觉得记者是做什么的?”“什么样的事能算新闻?”孩子们纷纷举手,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想法。在须宇宁的引导下,他们逐渐明白,新闻得有“新鲜劲”,还得有意义,更要通过媒体让大家知道。随后,新闻“六要素”、采访全流程等知识逐一展开,讲解生动有趣。
随后,小记者们拿起纸笔,模仿记者列采访提纲、模拟提问。来自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五(4)中队的戴辰遥现学现用,并向须宇宁提问:“请问您在教授这节课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须宇宁耐心解答,课堂互动氛围浓厚。课程最后,须宇宁通过两道基础知识题帮助同学们重温所学。苏州学府实验小学三(1)中队的冯姬文课后激动地说:“今天学习了新闻采访和写作,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与意义,以后还想在新闻采写上做更多尝试!”
第二天的新闻摄影课上,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工作室主持人张佳怡为孩子们带来了新挑战。“新闻图片能告诉我们什么?”她指着一张张图片问道。来自苏州高新区新升实验小学五(4)班的史艺赫盯着一张工人作业图回答:“能看出他们工作很危险!”精准的解读得到老师点赞。接着,九种构图法的讲解让孩子们知道,原来图片也能“讲故事”。
基金博物馆寻奥秘,金融历史藏学问
新闻摄影课一结束,孩子们来到苏州基金博物馆。一进门,“拎拎一百万”的互动游戏就让大家惊呼连连:“原来一百万这么重!”
随后,在博物馆讲解员陆健平的带领下,孩子们坐上博物馆一楼的“时光列车”,穿越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从古老的贝币开始,走进“货币的前世今生”,认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货币。接着,在陆健平的带领下,孩子们来到博物馆二楼,参观由88个贝字偏旁汉字组成的“贝字墙”。“同学们,这么多带‘贝’字偏旁的汉字,有没有感受到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呀?”陆健平询问道,小记者们点点头,异口同声地回答:“有!”随后,大家在《姑苏繁华图》前驻足,深入领略清代姑苏地区繁华的市井风貌。
参观结束后,小记者们来到博物馆三楼,开展了趣味横生的财商历史课堂——了解金融在抗战时期所起的作用。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苏州基金博物馆财商老师王丽莉详细介绍了红色政权下的第一枚货币、第一个银行、第一张纸币,还分享了长征路上的银行金融故事,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到革命年代的智慧与担当。孩子们边听边记,完全沉浸在金融的历史课堂中。
活动结束时,苏州相城区阳澄湖小学四(1)中队的夏家乐晃着手里记满笔记的本子,兴奋地说:“我学会了好多关于金融的故事和知识。原以为货币只是钱,没想到藏着这么多学问。这次博物馆探访旅程非常有趣!”
两天的活动里,小记者们既在课堂上学会了观察与记录,又在博物馆里读懂了金融与历史。一颗颗关于新闻探索与金融历史认知的种子已悄然生根发芽,相信这份对知识的好奇与探索欲,会化作成长路上的明灯,照亮孩子们前行的方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晓青
扬子晚报小记者工作室主持人 徐泽彤
实习生 须宇宁 张佳怡 邬慧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