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太湖公路(苏州)打造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宣传实践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9 18:27:00
11月19日,由《中国公路》杂志社主办的首届公路行业优秀宣传案例征集展示活动在重庆举行,苏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报送的“环太湖公路(苏州)打造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宣传案例经推荐、严格筛选、综合评议等环节,从400个案例中脱颖而出,获评农村公路优秀宣传案例。
![]()
太湖是我国的江南明珠,也是江浙两省共同的亮丽名片。2020年11月起,苏州牵头两省四市共同打造环太湖一体化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路,讲好太湖故事,助力太湖成为世界级湖区。
![]()
环太湖公路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是太湖周边的重要出行路线。2020年11月起,由苏州市倡导并牵头,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强化智慧创新内核,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落实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协同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合力打造智慧创新的“四好农村路”的江浙样板,2023年6月荣获2022年“十大最美农村路”。
![]()
向公众展示苏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在打造环太湖一体化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路过程中,创新协同合作机制,全面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绿色生态一体化构建,交通服务一体化提供,文旅产业一体化打造,党建引领一体化带动所做的努力与成果,彰显苏州公路担当与服务保障能力。传播“大道吴行 心路为民”的行业理念,提升苏州公路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塑造积极向上的行业形象。
在打造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重要时间节点举行重点宣推。2021年召开由新华网、中国日报网、江苏卫视等媒体共同报道的环太湖公路蓝图新闻发布会,人民日报、中国交通报等媒体平台进行过程性报道。全面推进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塑造环太湖公路协调统一的品牌形象。
创新“两省四市”协同合作机制,形成区域联动合力。2020年共同签订《环太湖一体化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路建设框架协议》,沟通交流各地先进经验做法,协调解决“环太湖公路”一体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024年8月,环太湖公路苏州段入选全国最美自驾路线。2024年9月24日举行“行在乡村 游在路上”苏州最美自驾公路——环太湖公路苏州段自驾宣传推广活动,来自全国百名自驾游爱好者共同驾车感受路景交融的太湖风光。
![]()
在建设过程中,苏州交通公路部门整合环太湖地区党建和旅游、生态、人文、产业等资源,凸显党建引领作用,打造“红韵太湖”党建带;结合文化品牌建设,打造“红韵太湖”人文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红韵太湖”工匠带;筑牢生命安全防线,打造“红韵太湖”安全带;构建智慧交通体系,打造“红韵太湖”信息带;提升运输服务水平,打造“红韵太湖”服务带,推动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服务优良、安全便捷、绿色智慧的环太湖旅游公路体系。
2020年,苏州提出了联合环太湖两省四市,围绕“和而不同”的创建思路,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在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坚持用建设减法,换生态加法、效益加法,以打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探索出一条环太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让美丽太湖、幸福民众的蓝图越画越美。
2020年两省四市携手打造环太湖“四好农村路”以来,相关媒体报道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底,在主流新闻媒体上的报道数量超过100篇,报道层级涵盖国家级、省级和地方级媒体。2023年 6 月,环太湖公路获评全国 “十大最美农村路”时,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交通报等媒体进行报道,引发广泛关注。网络平台上,与环太湖公路相关的话题阅读量累计超过1亿次。
![]()
环太湖公路促进了周边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抓住太湖综合治理、太湖新城建设两大契机,坚持生态优先、城旅融合。2023年接待游客380万人次,同比增长46.15%,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10.21%,过夜游客平均停留天数2.98天;2024年“五一”假期更是实力“出圈”,接待游客达45万人次。环太湖公路的建设改善了沿线居民的出行条件,提高了生活便利性以及当地居民生活质量。同时,促进了城乡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加强了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推动了城乡融合新发展。
创新跨省市一体化协调,推进联合治理。创新“两省四市”协同合作机制,形成区域联动合力。环太湖区县统筹协调城乡交通运输发展,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均为5A级。创新打造环太湖党建联盟,筑牢文化根基。挖掘沿线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文化特色,把党建品牌建设与公路交通工作深度融合。切实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服务沿线产业、居民,服务游客为出发点,从需求出发,加快交通运输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助力两省交通强国建设,实现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深层次融合、助推城乡高质量均衡发展、使人民群众获得高水平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
苏州公路将以此入选为契机,继续深耕公路宣传领域,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不断提升行业宣传工作质量,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苏州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通讯员 祁儒新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