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100℃也不能将它“杀死”!如何远离这个“超级致癌物”?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7-30 07:06:00

近日,郑州一60岁女子因为呕吐、腹泻前往医院就医,医生在她胃中发现大量黄曲霉菌。探寻病因得知,该女子一双筷子用了5年没有更换,高度怀疑与此有关。话题#女子筷子5年不换胃里发现黄曲霉菌#也冲上微博热搜。目前,该女子经过治疗已经康复出院。南京明基医院营养科主任周彤提醒,除了菜板,黄曲霉素主要污染对象有粮油及其制品,如花生、玉米、大米、花生油、玉米油等。此外,坚果、豆类、肉类、乳及乳制品等也容易被污染。而“杀死”黄曲霉素需要280℃的高温,所以,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定期清洁卫生死角。

记者发现,近年来关于黄曲霉素污染事件的报道并非个例。比如6月,就有多家媒体转载报道,河南一女子劈开用了几年的菜板,发现里面是拼接的,已经全部发霉变质,“黄曲霉素窝”被揪出。“木质菜板、筷子等的表面存在天然的细小孔隙和裂纹,每次使用后即便经过简单冲洗,仍会有水分和有机物残留在这些缝隙中,为黄曲霉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理想环境。”周彤主任说。

黄曲霉素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真菌毒素之一,少量摄入就可能导致急性中毒,出现恶心、呕吐、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肝衰竭甚至死亡。它还是I类致癌物,长期低剂量摄入会增加肝癌、胃癌、肾癌等癌症的发病风险。

但它真的很容易滋生吗?其实也并非如此。专家介绍,要产生黄曲霉素需要非常多的条件,首先是温暖、潮湿的环境,足够的特定营养成分,还要必须被携带产毒基因的黄曲霉污染。以生活中黄曲霉素风险较高的发霉的花生、玉米等食物来说,即便是被黄曲霉污染了,也不是说一定会有黄曲霉素,因为不是所有黄曲霉都有产生黄曲霉素的基因,许多黄曲霉基因型并不能产生黄曲霉素。但我们能做的对自身健康的保护就是,发现食物发霉,必须整个丢弃,因为已经霉变的食物,即便切掉变质部分,剩余部分也可能已被毒素渗透。

一旦产生黄曲霉毒素,便极难彻底清除,因为100℃煮沸无法破坏毒素,因此预防霉变比事后处理更重要。周彤主任建议,要防范这种“隐形威胁”,关键在于科学储存食物和日常卫生清洁。“黄曲霉菌偏爱高淀粉、高脂肪的食物,像粮油、坚果等食品的储存环境需要保持干燥,密封容器可以有效隔绝污染。菜板、筷子保持干燥,定期更换(木质建议半年一换)。”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许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