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6年,他从心理崩溃到回归正常生活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3 17:16:00
2019年底,在媒体工作的王先生突然发现自己声音哑了,吃了一些咽喉药也没什么效果,到外院检查后发现是声带癌。对于平时出镜率高、喜爱讲话的王先生来说如同晴天霹雳。“日常的生活、工作完全打乱了。”王先生看似平静的叙述,能想象当时的慌乱与无助。做了两次手术之后,从此再也无法说话,而且还需要及时做术后放化疗,一度只能靠鼻饲管进食。
4个月后,肿瘤再次复发,在外院刚做放疗没几次,王先生颈部的肿块就因为长得太快出现了坏死、表面皮肤破溃、瘘道不断有分泌物排出来。放疗被迫中断,医生建议局部换药好转再恢复放疗。每天王先生爱人给王先生局部消毒,换药,吸引器吸出分泌物,王先生只有一个目标:局部创面赶快好转恢复放疗。但是现实总是很残酷,每天有组织在不断地破溃、坏死、掉渣,眼看着局部肿瘤越来越大,疼痛也在加重,却没有任何治疗办法。王先生回忆起那段日子,眼里都没了光:“当时我和家人的内心都很崩溃,看不到希望,感到非常的无助。”
![]()
再次开始抗癌治疗,重燃信心
家人经过多方打听,找到了南医大二附院放疗科张丽珍主任。张主任仔细地了解完病情,告诉王先生右侧颈部肿块表面的破溃坏死是一方面,更要注意的是肿块向内生长会堵塞喉部,还好有气管造瘘不用担心呼吸的问题。然后,张主任又耐心地解释了针对王先生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这次的谈话一下子就让王先生重新燃起了治疗的希望。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张主任采取了免疫联合化疗的治疗模式。副主任医师田继红每天多次到床边给颈部肿块瘘道换药,保持表面干燥,避免感染。就这样2个周期免疫联合化疗后,右颈部肿块总算没有进一步增大,疼痛也没有再加重,表面破溃及窦道坏死物也在减少,病情总算稳定住了。
下一步就要考虑局部放疗了,王先生在网上查了很多放疗的资料,很担心再次放疗会不会加重局部肿瘤坏死,导致破溃面再次加重。另外他还担心如果放疗因为肿瘤的坏死,再次做不下去,中断该怎么办。张丽珍主任了解了他的顾虑之后,安慰他道:“目前只有针对性的抗肿瘤治疗,你的病情才能得到有效控制。我们是放疗专科医生,有丰富的处理经验。我们每天都会给予治疗指导,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处理帮助你顺利完成放疗。而且医院现在有先进的放疗加速器,利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优化剂量分布,使肿瘤区域(包括坏死淋巴结)获得足够剂量,同时最大程度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另外我们配备图像引导功能,可在每次治疗前进行精准定位,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减少摆位误差,提高疗效。你不要担心,更不要放弃。治疗的事情交给我们医生来。”听到这些话,王先生再次重拾信心。在张主任团队悉心照料以及放疗设备加持下,右侧颈部肿块明显进一步缩小,瘘口慢慢愈合,王先生的生活质量有了大步提升,抗肿瘤的信心愈加强烈。
4年后拔除气管套管,再次恢复讲话功能
从2020年8月到现在,5年的时间里,张丽珍主任团队根据王先生的病情及身体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2024年8月PET-CT显示肿瘤活性较前下降,病情逐步好转。而王先生也在2024年1月10日这天拔除气管套管,用上了电子喉,再次恢复了讲话功能。
现在王先生定期到医院进行治疗,多年的接触王先生跟放疗科的医生、护士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已经是病区里的“抗癌明星”。现在每次来住院,王先生都把自己收拾整齐、带上喜爱的玻璃杯,早晨在病房用精美的杯子喝着牛奶、吃着喜爱的欧包。医护人员查房时会称赞王先生儒雅、干净、热爱生活,就像老朋友一样打着招呼。其余非住院治疗的时间,王先生用来享受劫后余生的日常生活,带带孙辈、外出旅游,王先生的生活步入正轨。
王先生说:“我经历化疗、放疗这么多年痛苦的治疗过程。现在也恢复了正常生活,回归家庭。有人说我生命顽强,其实除了背后家人默默支持,更重要的是放疗科医护人员对我的不放弃。他们给我的精神支撑,让我和医生一起有信心继续坚持与疾病抗争。我有12个字送给病友们‘心里不惧、精神不倒、相信医生、心胸开阔’。”
通讯员 顾颐菲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