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基层行 ▏省级“医疗轻骑兵”下沉射阳,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1-13 19:21:00
11月12日,秋阳和煦,盐城射阳县海通镇中尖社区迎来了一支“医疗轻骑兵”。当天,由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扬子晚报共同组织推动的“名医基层行”活动,正将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带到乡村一线。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巡回医疗队携消化科、肿瘤科、内分泌代谢病科、超声科、口腔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把专业诊疗服务实实在在送到村民“家门口”。
![]()
家门口的省级专家
一场暖心的巡回医疗
医疗队领队、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务处副处长毕明远告诉记者,这次巡回医疗从10月21日持续到11月14日,团队先后走进射阳县中医院及特庸镇、海河镇、千秋镇、海通镇等地,开展疾病筛查、免费诊疗和健康咨询等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专家的诊疗,这才是我们活动的意义所在。”毕明远说道。
![]()
现场,消化科主任中医师滑永志的诊台前排起了长队。一位村民递上检查报告单,轻声说道:“最近总觉得胃不舒服,做了胃肠镜,说是有点胃炎。”滑主任一边为她把脉,一边耐心解释:“症状反复出现,从中医来看是脾虚气滞导致的。我给你开点健脾理气的中药调理,平时饮食也要清淡规律,这样恢复得快。”
排在后面的67岁的王大娘在丈夫的搀扶下慢慢坐下,“医生,我肚子一直胀得慌,之前查出来是肝硬化,吃了一阵子药,还是不舒服。”滑主任逐一翻看检查单,语气凝重起来:“你现在的情况很危险,是乙肝引起的肝硬化,已经到了失代偿期。你还有消化道出血问题,做过脾切除手术,虽然现在没有腹水,但反复出血和癌变的风险都很高。药千万不能停,得长期坚持吃。另外,你家孩子也得去查一查,乙肝是会传染的。”
得知王大娘35岁的儿子已因肝癌去世,滑永志的语气愈发沉重:“孩子的乙肝大概率是母婴传播来的,可惜他没定期体检,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机会,最终走了从乙肝到肝硬化、肝癌的老路,太让人痛心了。”
滑永志主任借此机会向村民强调早筛早诊的重要性:“就像乙肝携带者,只要定期检查、及时干预,就能把肝硬化的风险降低。”他特别提醒大家:“体检真的太重要了,40岁最迟45岁,一定要做一次胃肠镜,这是排查胃癌、肠癌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专家开出“生活化”处方
现场破解村民口腔烦恼
口腔科副主任医师席云昊的诊台则充满了“生活化”的解答。“医生,假牙戴久了说话总不利索”,一位村民刚说完就下意识抿了抿嘴。席云昊仔细检查后笑道:“别担心,就是假牙宽度稍大影响了舌头活动,调整一下就好。”
另一位村民捂着腮帮子凑过来说:“我一张嘴就疼,都快半个月了,但牙齿倒不疼。”席云昊细致查看给出诊断:“这是颞颌关节紊乱,和牙齿没关系。你每晚用热毛巾敷一敷,大多能自己缓解。要是长时间没好转,就去医院拍个核磁共振,看看关节有没有病变。”
![]()
“把专业知识变成乡亲们听得懂的实在话,跟开处方同样重要。”席云昊坦言,义诊中发现不少村民因忽视口腔问题导致严重并发症,“有位80岁老人,嘴里的残根残冠长期没处理,最后引发了创伤性溃疡,活检后发现已经恶变。我们赶紧联系了上级医院,帮他安排了后续治疗。”他反复提醒村民:“最好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口腔检查,早发现问题早处理,才能防患于未然。”
检查设备与专家同步下沉
打通基层医疗“最后一公里”
医疗队带来的移动超声设备,成了现场最受欢迎的“明星”。活动当天,它为30多位村民完成了免费检查。
“查出肝囊肿就慌了,总想着要不要做手术”,面对村民的焦虑,超声科副主任医师张于芝一遍遍耐心科普:“肝囊肿就是肝脏里的‘小水泡’,是良性病变,既不是肿瘤也不会恶变,通常不用治疗,每年体检做B超观察大小变化就行。只有直径超过5厘米,或者压迫脏器引发症状时,才需要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囊液,治疗很简单。”
临近中午,忙碌了一上午的张于芝听说,村里有位86岁的老人因腿脚不便没法到现场,最近总觉得肚子不舒服。她立刻收拾好移动超声设备,主动上门为老人做检查。“躺在自家床上就能做检查,真是太贴心了!”老人的家人握着张于芝的手,连连道谢。
![]()
据悉,活动当天医疗队还向中尖社区卫生室捐赠了牵引床、制氧机等34件急需医疗设备,助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
“此次活动不仅解决了基层群众‘看病远、看专家难’的实际问题,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扎根基层,更让医生深入摸清了百姓的健康需求。”医疗队领队、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务处副处长毕明远表示,希望这类活动能持续开展,通过多种举措全方位提升基层健康守护能力,让关爱真正穿透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策划 于丹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
视频 万惠娟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