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教授教高中生“花式”读《红楼梦》,南京一中“崇文学堂”正式起航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09-10 13:51:00
9月9日下午,南京市第一中学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南京一中“崇文学堂”正式揭牌启航,并迎来首场活动——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苗怀明教授带来《红楼梦的花式读法》讲座,为在场师生开启了一场古典名著与现代教育理念碰撞的思想盛宴。
科文并举,打造人才培养新平台
活动伊始,南京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居艳、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南京大学招办主任陈琳共同为南京一中“崇文学堂”揭牌。
据悉,作为南京一中理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王牌项目“院士一课堂”在人文领域的呼应,“崇文学堂”将致力于推动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比翼齐飞,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领军人才奠定基础。同时,学堂也将成为深化“大中衔接”的关键载体。
趣味解读打破阅读《红楼梦》刻板印象
作为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苗怀明教授是红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其开设的红学课程与主持的古代小说网深受学生喜爱。当天,他以一系列趣味问题开篇——“金陵十二钗一共有多少人?”“宝玉挨打在第几回?”“金陵十二钗中哪两位是苏州姑娘?”迅速拉近了在场师生与古典名著的距离,以其新颖、多元、有趣的视角,颠覆了很多人对古典名著的刻板印象,带领师生们探索了阅读《红楼梦》的全新方式。
苗怀明教授指出,当下手机阅读的普及虽带来便捷,却也导致知识碎片化、阅读肤浅化。除学生、教师外,多数人依赖碎片化阅读,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独立思考与深度阅读能力。“拿起《红楼梦》却读不进去,甚至出现‘没常识、没逻辑、没立场’的认知偏差,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他强调“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而背诵《红楼梦》回目正是深度阅读的“敲门砖”。
“《红楼梦》回目不仅概括每回情节,更藏着曹雪芹对人物的直接评价。” 苗怀明教授以“贤袭人”“俏平儿”“慧紫鹃”为例,说明回目对人物解读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南京大学红学课上的硬核要求,即学生需对前80回回目倒背如流,甚至能通过“随机报数背回目”“倒跳背”等方式,将经典内容内化为知识体系。
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苗怀明教授设计的“花式作业”。“请《红楼梦》人物吃饭”“为人物谋划职业”“让金陵十二钗与其他名著人物重新配对”……这些充满创意的任务,打破了传统名著阅读的刻板印象,激发学生从全新视角解读经典。“比如‘请人物吃饭’,选谁、聊什么,背后都是对人物性格、时代背景的深度理解,是一次有趣的‘二次创作’。”苗怀明教授解释道。风趣幽默的讲座引得同学们阵阵欢笑,现场气氛热烈。
理科学生期待开启更多人文盛宴
高二(3)班的陶安之对“花式作业”印象深刻,她特别期待“请《红楼梦》人物吃饭”的任务:“我想请薛宝钗,她温婉又善解人意,能给人积极反馈,很适合我这样有点社恐的人。今后读《红楼梦》,我会更关注细节里的人物内核和时代风貌。”
高二(4)班的万思博作为理科生,也被活动点燃了文学热情:“‘崇文学堂’的成立特别有意义,虽然我学理科,但一直喜欢文学。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类似活动,比如把我们学过的戏剧单元搬上‘崇文学堂’的课堂,感受更多元的文学魅力。”在场学生纷纷表示收获满满。
讲座结束后,南京一中校长陈立其为苗怀明教授颁发“崇文导师”聘书。
据了解,南京一中“崇文学堂”未来将持续邀请高校学者、文化名家开展讲座等活动,同时,在校教师、学生也能够成为“崇文学堂”主讲人,在分享与聆听中,不断推动人文教育与理科创新深度融合,为一中学子搭建更广阔的成长平台。
通讯员 兰倩怡
少年志编辑 周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摄影 徐海兵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