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天下事

网络消费“陷阱”避坑指南请收好~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25 18:58:00

不少演唱会相关购票平台只允许“整单整退”,不支持单独退掉其中一张门票,不能按时赴约的网友因此犯了愁;共享单车的单次支付界面“精心设计”成了购买会员卡,确认支付时还得看了又看;一开始只想会员试用,结果后面每月都被“悄无声息”扣除会员费……网络消费带给我们便捷灵活消费体验的同时,过于“简单粗暴”的服务条款、花样百出的收费陷阱,也正在破坏着消费者的心情,甚至影响了大众的网络消费信心和意愿,亟需斩“套路”换真心。

消费者不明所以花出的一笔笔钱,是对消费体验的一次次扣分。互联网商家平台利用消费者的操作习惯,把“套路”镶嵌在网友们习以为常的购买页面中。当购买操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被刻意设计的可能,大众的消费体验便暴露在了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中。长此以往,很多消费者必然会放弃使用该平台服务。平台一系列看似精明的变现策略,却在一步步侵蚀着消费者的信任,也在消耗着自身的商业信誉。

赢得消费者的长久信赖离不开优化消费体验,让消费者“买得满意”才是商家平台抓住用户的真“技巧”。在科技赋能平台消费的当下,真正的商业智慧不是闪烁其词的交互界面、复杂的规则设计,不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榨取用户利益,而是利用数据分析和程序设计更好地服务用户,在购买商品或者使用平台服务时,帮助消费者做出更合适的消费选择。当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用户的主动购买意愿才会随之增加。平台提升了服务质量,得到消费者的真心和信赖,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真抓手、真智慧。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和《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都对消费者相关权益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面对一些钻空子、玩文字游戏的商家,相关监管部门监管力度需持续加码。网络平台应当自觉履行好自身职责和义务,消费者遇到权益纠纷也应留存证据,并向12315等有关部门投诉,进行合法维权。

在当前消费提质升级的关键阶段,互联网平台几乎覆盖了所有消费的重要增长点,构建安全、透明、有保障的消费环境,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必要之举。呵护大众对网络消费的信心和意愿,明确经营的边界,培育市场健康的秩序和风气,才能激发出更优的消费体验,从而释放出更澎湃的消费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