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良渚遇见斗山,无锡斗山遗址考古成果分享亮相良渚论坛
来源: 紫牛新闻
2025-10-19 16:14:00
10月19日上午,第三届良渚论坛分论坛“实践创新:城址考古、大遗址保护与城乡协同发展”论坛举行。在“城址考古”的主旨发言环节,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周润垦向来自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负责人、博物馆馆长、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等嘉宾分享了无锡斗山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和无锡斗山遗址的重要意义。
论坛现场
周润垦的主旨发言分为五个部分,首先他介绍了长江流域史前城址发现现状。长江上游史前城址有新津宝墩、温江鱼凫等,长江下游史前遗址主要在浙江、江苏、安徽等地,比如浙江的良渚古城,江苏连云港龙山时期的藤花落古城等。周润垦表示,良渚古城是一个明确的史前城址,“因为2023年无锡市新锡快速路工程建设,今年我们在无锡斗山也有了这么一个史前城址的重要线索。”
斗山遗址航拍 图源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无锡斗山遗址是无锡市新锡快速路工程建设考古前置调查中被发现的,北面距离长江约30公里,南面距离太湖约25公里,坐落于斗山与横山南侧的缓坡地带,整个遗址的地势由北向南缓缓下降,环境优越,“这一遗址刚开始调查时,考虑划定的范围10万平方米,我们考古队进场后又详细的开展调查,目前遗址的核心区总共是25万平方米,我们也找了三十年代的卫星图进行对比,目前遗址的现状跟三十年代比没有太大挪动。”斗山遗址面积庞大,是目前无锡东北部发现的最大的新石器遗址,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史前聚落。
2024年7月,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上海博物馆、南京大学和无锡市文物考古所等组成了联合考古队,对工程拟占压区域约1.8万平方米开展发掘,“目前我们清理出了马家浜文化与崧泽文化时期的墓葬194座、房址13座、红烧土堆积12处等众多遗迹,出土陶器、石器、玉器等近1800件。”在论坛上,周润垦展示了斗山遗址发掘现场图片和部分出土文物照片。“斗山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马家浜——崧泽文化时期的中心聚落,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首次揭示出马家浜文化时期城址,是目前长江下游地区最早的史前城址,也是国内最早的史前城址之一。斗山史前城址依山而建、内外壕形制、墙体局部包裹石块等筑城理念,为理解良渚古城的营造,提供了比较合理的历史渊源依据,斗山史前城址的确认也为后续继续探源长江下游史前城址积累了经验,为重新认识马家浜文化实际的社会形态和生产力水平、探索区域文明模式提供了新的材料。”
据了解,有关方面目前正在积极协调,力争在原址保护这一重要的遗址。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沈昭 杭州报道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