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B座西窗

繁星 | 打山核桃

来源: 扬子晚报

2025-09-18 16:17:00

清晨五点,老张父子往山上爬。此起彼伏的噼啪声从崇山峻岭中传来,恍若古战场上一阵阵催征的羯鼓,他们不由加紧了脚步。到了自家山核桃林,小张蹲下身,抖开蛇皮袋的刹那,脱下胶鞋的老张已赤脚踩上木梯,他左手紧攥梯柱确保身体平衡,右肩扛一长一短两根竹竿,竿梢垂落的弧度巧妙地避开低矮的枝杈,麻利地攀爬到核桃树的第一个分叉处。

老张那从容不迫的模样,像武林高手扛着两柄名动四方的宝剑。也是,打山核桃的竹竿可大有讲究,要选3到5年的老毛竹,粗细刚好适合手握,若有弯曲部位,火炙软化后,捋得笔直,才能成为打山核桃的利器。

卷起的裤腿下,紧实的小腿肌肉微微绷起,赤脚板如同吸盘般牢牢扣住树枝。站在两三层楼高的树枝上,老张的神情镇定从容,恍若电影《卧虎藏龙》中踏竹而立的李慕白。

打山核桃堪称高空作业,临安人非常形象地称之为“在半天里舞棍”,这比喻在老张手中活了过来。二丈多长的竹竿在他手里化作游龙,竿头突刺叶隙,轻巧地避开嫩枝,有举枪挑刺的犀利;扫过枝丫时,噼里啪啦下起核桃雨。偶尔手腕一抖,长长的竹竿如弹簧般猛地弹向高处枝头——哗啦啦,果实冰雹一样倾泻,壮观而震撼。

打核桃有其特定的章法,需要像梳辫子,由上而下,一根枝条、一根枝条仔细地敲打,每根枝条都要照顾到。小张有时也在树下用长竹竿试手,老张耐心指点:“竹竿别捏得太死,要懂得借力打力,手臂才不会受伤。”树梢头,是老江湖的地盘,老张通常不会让儿子涉险——有些横枝看似粗壮,也可能藏着朽心。老张的赤脚,能敏锐地感知到树皮下的细微颤动。好几次,右脚刚刚探出去,他便感受到突来的危机,此时绝不可以仓皇后退,而是要缓慢后仰,先将重心往回收,再把脚收回来。一次,右脚刚收回,横枝已经折断。

小张蹲在树下捡拾山核桃时,目光总是不由自主地追随着父亲的身影——那身迷彩服在枝桠间灵活穿梭,宛如高空走索的杂技演员般惊险。父亲年轻时曾有个绝活,能在相邻的两棵树间纵身一跃,如今六十岁的年纪,身手已不复当年。小张记得刚参加工作一年,就请了五天年假回乡打山核桃,父母担心影响儿子工作,执意推辞。可小张笑道:“领导是我临安同乡,一说家里有核桃林,他就明白了。”

连续打了三天,自家的山核桃已颗粒归仓。明天,该给邻居家帮忙了——那家男人前不久才出院,至今身体没有恢复。他家的山核桃林,成了大家的牵挂。六户人家说好了,自带梯子和蛇皮袋帮忙。男人们上树舞竿,女人们头顶一只不锈钢菜盆,在树下挑拣果实,朽坏的不要,完好的装起。

打下的山核桃被运回家后,要经过脱蒲、筛选、暴晒、蒸炒等一道道工序。这些带着山民体温的坚果,最终会沿着盘山公路走进千家万户,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也能品尝到来自天目山的醇香甘美。“白露到,竹竿摇,遍地金,扁担挑”,村庄收获的不仅是果实,还有打果时竹竿相击的清脆声响、邻里间的温情,以及那些悬在树梢却始终相连的目光——如山核桃其貌不扬的外壳,里面却藏着瓣瓣相连、令人回味无穷的果仁。

作者:赵中天

来源:扬子晚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